依法驱逐疫情中的谣言

2020年02月18日 11:02:47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黄永鹏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不少人备感恐慌,甚至受到一些谣言的迷惑精神高度紧张。谣言会导致混乱,危害不亚于病毒。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及时有效地辟谣治谣,绝不能等闲视之。

  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从常理上看,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智者是明智、聪慧的,自然可以实事求是、明辨是非。不过,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况要复杂得多。首先,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是说谣言有可能在一条传播链上止于智者,可是谣言的传播链可能有很多,并不是每一个智者都能辨识每一个谣言,也不是每一条传播链上都有智者。其次,所谓“智者”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抽象存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那种无所不知的人。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学科分化越来越细。无论多么出类拔萃的人,其了解的知识和信息都是有限的,一旦进入自己不太懂的领域,“智者”也难有较好的识别力。

  除了说“谣言止于智者”,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谣言止于真相”。说的是只要信息公开化,及时准确让公众了解真相,谣言自然就会烟消云散。其实,无论社会多么开放、信息多么公开,也不可能使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事实的真相。而且,信息公开往往有一个过程,即便这个过程非常短,也可能给谣言以可乘之机。不过,并不能因此放任自流,有关部门反而要化压力为动力,更加及时、主动、细致地披露发布相关信息,甚至要加强预判,提前做好信息发布,引导舆论走向,不给谣言提供产生的土壤。

  需要弄懂的重要一点是,为什么人们会传播谣言?很多时候,一些人不是为了求知求真,而是为了说服他人,为了自我释压,甚至为了说而说。那些异乎寻常的、荒诞和罕见的消息,往往会使人感兴趣、吃惊或者激动,以至于要急着去传播它,希望与人分享这种心情。谣言正是这样的一种信息扩散过程,同时又是一种添加解释和评论的过程,一些人会在传播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

  谣言有许多形式,可能是对某条真实消息作了局部篡改,可能是对某些事件或信息的解释、评论或预测,可能是毫无事实依据的凭空捏造,可能是依据现实碎片拼凑嫁接起来的故事,甚至可能是策略性的刻意操纵信息。各国治理谣言的经验表明,谣言难以完全止于所谓的智者,也难以完全止于真相的披露,但面对法律的惩处,则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只有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刑事追究等会使切身利益受损和律法的震慑,才是最有效的驱除谣言的手段。

  为了打击造谣传谣,我国已经形成了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等多领域的法律规则。《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等多部法律以及最高法、最高院的相关司法解释,都有禁止造谣、传谣并追究责任的条文。2月6日,针对当前的抗“疫”工作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其中提到,依法严惩造谣传谣犯罪,对恶意编造虚假疫情信息,制造社会恐慌,挑动社会情绪,扰乱公共秩序的,要依法严惩。对此,必须用好法律武器,依法治理各种谣言乱象。有关谣言制造者应就此收手,切实遵纪守法,不给疫情防控工作添乱。

  (作者系中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标签 - 智者,疫情防控,依法治理,谣言止于智者,民法通则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