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组织特征

2020年03月05日 10:46:24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李海青 李学华

  ●党的领导优势和组织特征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是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保证,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完成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与使命,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开创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所以能够自觉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组织特征。

  使命意识与人民立场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的使命意识;我们党始终强调人民至上,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具有坚定的人民立场。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就赋予其崇高的使命: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这一使命的内容又被进一步具体化与丰富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力量考虑的不仅仅是当下的事情、现实的问题,而是具有长远的目标规划与思路设计。这种使命感使得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整体切实具有一种强烈的国家主体意识与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情怀,使得其真正将中国的事情、人民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情来认真对待与处理。只有具备这种价值情怀,具有这种长远目标,持续走下去,才会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人民至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一立场宗旨与价值追求,毛泽东用中国化的语言形象地将之称为“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刘少奇在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强调:“在我们共产党员看来,为任何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是最不值得、最不应该的。但是,为党、为阶级、为民族解放,为人类解放和社会的发展,为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而牺牲,那就是最值得、最应该的。我们有无数的共产党员就是这样视死如归地、毫无犹豫地牺牲了他们的一切。‘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必要的时候,对于多数共产党员来说,是被视为当然的事情。这不是由于他们的个人的革命狂热或沽名钓誉,而是由于他们对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的了解和高度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人民立场作出了富有时代内涵的创新性诠释,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在新时代,深刻理解并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价值。

  组织特性与领导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组织起来的、具有严密的组织特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全面领导,形成了完善的领导机制。

  党章对党员的权利、义务、入党程序等作了非常严格且详尽的规定,努力保持党员对党的强烈组织意识和高度身份认同,维持党的严明组织边界。党的组织体系严密:无论是在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组织机构,还是工厂、农村、街道、社团等社会单位,党的组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组织的渗透性与严密性有助于确保党的领导,实现党的使命。党的组织原则是以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组织原则。当然,任何的民主程序都会走向集中以形成共识并付诸行动,但使命型政党所强调的集中远不止于这一最基本的要求与内涵,而是强调权威、统一、集中、纪律。党的组织纪律严格:为保证组织纪律的严格执行,针对各种违纪行为,党章规定了性质和程度不同的处分标准和程序,同时设立了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以正风肃纪。以上严肃而鲜明的组织特性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通过自我革命统一全党思想认识,规范全党行为,集中全党力量,把党中央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迅速有效地贯彻落实。邓小平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

  党的领导是通过一系列制度来实现的。把握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我们党在时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获得的深刻认识,也是新时代我们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历史使命的内在要求。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党的领导制度在党和国家所有机构中横向到边,全覆盖。包括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二是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制度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方面。三是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

  实践思维与学习能力

  中国共产党具有极强的实践思维,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形成有效互动;我们党具有出色的学习能力,致力于建设学习型政党。

  中国共产党注重实践探索,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有非常经典的论述:“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前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党的思想路线正是以这种实践认识论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种实践认识论、这样一条思想路线在保证党联系群众,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思想不停滞不僵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而要熟悉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就必须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对此,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政党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推进,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善于学习的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充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借鉴、吸纳其他国家好的理念、经验与做法也是学习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的。总结是回顾过去,学习是针对将来,吸纳是面向世界。善学习、能吸纳的特点使得中国共产党保持了思维的开放性与时代性。

  回应创新与推进策略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实现了指导思想、政策与制度的创新;其推进策略具有总体可控、渐进分解、辩证思维的特点。

  与具有实践思维与善于学习、吸纳的特点相对应,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过程中能够从实际出发积极应对各种问题与挑战,较为有效地实现了指导思想、政策与制度的更替与创新。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于现实问题与民众需求能够作出较为迅速有效的回应。而这种回应能力恰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说西方民主更多的是一种政权更替,那么中国的政治体系,则更多的是一种政策更迭。”“从20世纪的80年代一直到21世纪,中国已经实现了几次重大的政策变革。”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治理体系现代化,到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涉及制度变革与创新。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其策略体现了总体可控、渐进分解、辩证思维的特点。整体可控是指改革者相对有效地把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等方面的秩序,对整体局面具有可控性,高度重视稳定。稳定与秩序对于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而言至关重要,具有前提意义。没有稳定,社会一旦混乱,就很有可能一发不可收拾,长期陷入无序状态。渐进分解是指不采取激进的无把握的改革措施,而是采取总体渐进式、分解式的改革策略,对于宏大的改革任务按照顶层设计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分阶段、分层次实施,不追求一蹴而就。邓小平著名的“三步走”战略可谓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事实证明,渐进式改革可以尽可能减少改革的过大风险,逐渐培育起新的现代社会的各种元素,在旧事物中逐渐推动新事物的生长与壮大。辩证思维就是改革的思维模式不僵化、不片面,统筹考虑各种矛盾因素,善于将现代化进程中各类矛盾与自身国情相结合。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古今中外的因素相互交错、各种矛盾共存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大系统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较好地实现了各类矛盾的有机统一。(李海青 李学华)

标签 - 组织特性,实践思维,领导制度,组织特征,知行统一观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