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各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提高对制度理论的“研”和“教”的能力,不断深化对社会变革的规律性认识,对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和制度自信,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执政本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深化制度理论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治理效能不断彰显。要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进一步筑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其实质就是把理论研究透,把道理讲明白,把思想凝聚好。理论研究是宣传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理论研究为宣传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学理支撑和思想支撑。
要深刻总结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规律。在历史视野、国际视野中考察“中国之治”,深入发掘“中国之治”的学理基础、理论支撑,系统回溯“中国之治”的历史源流。尤其是要充分总结近100年来党带领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充分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充分总结其中蕴含的强大历史逻辑、客观发展规律。要多学科、多视阈、多维度开展“中国之治”研究,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分析方法,既着眼于政治经济制度变迁的“宏大叙事”,也关注社会组织运行的“一般机理”,还聚焦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微小细节”;既要关注当下热点,也要进行中短期研判,还要开展穿透时空的“长波分析”。要点线面相结合开展“中国之治”实践研究,找到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进行典型案例、典型事件剖析,通过“解剖麻雀”连点成线、深入总结某些领域和“条线”上治理的成功实践,进而“连线构面”形成“中国之治”的基本面和大局观。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国之治”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中的里程碑式作用以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的伟大意义,进而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给出更深刻和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实践解释。要把“中国之治”的成功实践上升到经验层面,进而上升到理论层面,进一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挖掘“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优势、道路优势和文化优势,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学术建构和理论建构,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治理理论研究“中国学派”和话语体系。
加强制度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理论研究的落脚点,要持续开展好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要内容的干部培训,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旗帜鲜明,突出重点。一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二是要着重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底蕴、显著优势和实践成果,尤其是深入剖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背后的制度支撑和制度保障,要引导党员干部从政治上科学评判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善作比较,用好数据。一是要解决好“与谁比、比什么、怎么比”的问题,客观分析比较对象,合理选择比较角度,准确把握比较标准,得出正确比较结论,在纵横比较中开展理性思考、树立制度自信,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先进性。二是要充分挖掘大数据的“金山银矿”,有效运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治理的显著绩效和详实数据,把数字“激活”,让数字“说话”,用数字论证,“数读”中国治理从量变到质变的生动实践,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展示中国治理的优越性和进步性,让大数据更好赋能课堂教学。
强化意识,会讲“故事”。一是要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强化制度意识。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促使党员干部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二是要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典型案例,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方法,把教师主讲与学员分享结合起来,把课堂讲授与现场体验结合起来,把理性思考和感性认识结合起来,以案说理、以事析理,引导学员深刻认识小故事、小案例背后的大机理、大历史,不断增强制度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促使党员干部筑牢制度自信。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