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卫健委消息,自6月11日新增1例确诊病例以来,北京地区已经连续4天报告新增确诊病例,从6月11日至14日24时,北京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9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7例。另外,辽宁、河北、四川多省出现北京确诊关联病例。
由于突发新增病例,北京可谓一夜之间“进入了非常时期”。在前期抗疫机制和经验的基础上,目前各方面的防疫举措都在有序落实。不过,一些谣言也随之出现,如此前网传河北省三河市1人曾去过新发地致一家3口低烧,对此三河市疾控中心回应称,截至目前,3人体温正常,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另外,这两天央视新闻也连辟几个涉及北京疫情的谣言。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明确要求,要坚持公开透明,开好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防疫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消除恐慌心理。应该说,谣言伴随着疫情出现,并不算太让人意外。毕竟,事发突然,一些信息的发布和确认,难免滞后于不实信息的传播,部分恐慌心理也容易加大谣言的传播力度。这在前一阶段的抗疫中其实已有体现。经历过这几个月的防控“实战”,公众对涉疫情信息有了更强的判断能力。
但谣言与新增疫情同步出现,确实也提醒涉疫情信息的发布必须高效、及时,要尽量避免谣言和不实信息给防疫抗疫工作添乱。一方面,疫情防控形势升级后,社会对涉疫情信息的需求也在上升;另一方面,一套高效的疫情信息发布机制,不仅是消除社会恐慌心理的良药,也是科学、有效防疫的内在要求。要知道,谣言本身也是一种信息和线索,辟谣的过程其实是相关信息透明化的过程,对于涉疫情传言及时调查、回应,也是提升疫情排查效率的重要一环。
当然,杜绝谣言对防疫的干扰,除了及时辟谣,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提升源头的涉疫情信息发布质量,来有效压缩谣言衍生的空间。这次北京新发疫情出现后,各方的信息发布比较及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回应了社会关切。同时,现阶段也要对其他地方可能涉及的关联性“谣言”有足够的预防。也就是说,疫情信息的发布,要有“一盘棋”思维,要避免信息发布效率、机制完善程度的地方差异,影响到涉疫情信息供给的整体质量。
谣言止于公开,信任缘于透明。流行病的防治,本身就对信息的公开透明有极高的要求。随着疫情防控“战线”的拉长,涉疫情信息的发布效率和质量,也理应有更大的进步,以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高效化、及时化去换取疫情防控的科学化、精准化,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防疫成本。
公开和透明的涉疫情信息发布,不仅能有效减少谣言和不实信息对防疫抗疫的干扰,也有利于社会以平常心去看待疫情所出现的反复,从而真正保障生产生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复苏,将疫情对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
(作者: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