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是早日战胜疫情的唯一出路

2020年08月16日 13:46:19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任晶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新近发布的数据,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突破2000万例。按照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从疫情2020年1月初暴发开始,全球累计确诊人数突破1000万人是在6月28日,而确诊人数从1000万增加至2000万则只用了43天时间,可见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加速蔓延态势。

  此次疫情是一次重大全球性公共卫生灾难,也是一场全球治理危机,考验了世界各国的制度韧性、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想早日战胜疫情,就必须尽早结束各国在抗疫斗争中“各自为战”的局面,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势在必行。

  应树立全球治理的抗疫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凸显了全球化时代病毒细菌等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生物物质的扩散传播对人类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在一定意义上,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同传染病进行抗争的历史。天花、鼠疫、霍乱等传染病都曾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在一定时期内左右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显著增加,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愈发凸显,非典、H1N1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不断出现,一一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曾经指出,“在历史上,天花病毒征服所有人居住的大陆,差不多用了3000年时间,最后才在1775年到达与大陆隔海相望的澳洲。艾滋病则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从非洲传播到了全世界”。随着国际人员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疾病的传播速度也在显著提升。今天,一种新型传染病可以以远快于当年艾滋病传播的速度在世界各国之间传播蔓延,并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危害。

  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此类危机的唯一正确途径。遗憾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证明国与国之间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还远没有达到应对此类危机所需要的程度和水平,甚至有些国家在疫情期间仍坚持零和思维,将公共卫生危机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手段,希望借此来削弱其他国家。事实证明,这种行为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无助于遏制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还最终导致本国国内疫情大暴发,给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

  此次危机表明,全球治理非但没有过时,反而需要进一步加强。从理论上讲,全球治理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政策协调体系,涵盖了从本地到全球的多重层次,包含了寻求实现共同目标或解决共同问题的公共权威和私人机构。可以说,全球治理是一种囊括了人类所有活动领域的规则体系,治理主体在这些领域中通过施加控制来追求目标,这样的行为产生了跨国界的影响,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构成了多层次的规则和实践体系。全球治理涵盖了从个人到国家再到全球的各个层次,任何国际组织、国家乃至个人都是全球治理的主体。

  就新冠肺炎疫情而言,世界卫生组织等全球性国际组织承担了协调全球抗击疫情行动、为国家制定防疫政策提供科学指导的责任。国家是本国抗疫行动的主体,其政府肩负着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调动必要社会资源以应对疫情的责任。个人同样是全球抗疫行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每一个人都需要从自身做起,遵守防疫指令,如减少外出、保持社交距离、必要时居家隔离等。只有当国际组织、国家和个人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并且向着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时,疫情才能够在全球层面上得到遏制。

  应避免害人害己的抗疫“甩锅”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类社会的演进向来是在“危”与“机”的辩证转化中实现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采取了各种应对举措。通过观察各国应对疫情的实践,可以将各国的抗疫表现分为三类。

  第一类国家具有强烈的遏制疫情意愿,并且拥有强大的经济社会资源和动员组织能力。这类国家愿意为遏制疫情短期内付出较大经济社会代价,愿意通过牺牲短期利益换取疫情消除。以中国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先报告病例的国家,中国早在2020年1月就采取了包括对病例集中暴发地区进行“封城”等强力措施,并且动用了全国资源开展抗疫行动。事实证明,尽管这种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对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但是也使中国得以最先摆脱疫情,经济社会活动也在随后的几个月中逐步恢复正常。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已经恢复正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还在加速。这表明,中国在疫情暴发初期所采取的各种政策是必要且有效的,对国家快速摆脱疫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类国家属于中小型国家。这些国家或政府动员能力一般,或社会资源有限,因此难以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应对疫情。例如,越南在疫情暴发初期采取了果断措施,从而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然而,到7月下旬,越南却在连续一百多天无新增病例之后突然再次出现确诊患者,而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遏制疫情蔓延,导致国内迅速暴发了第二波疫情。越南疫情的二次暴发表明,对于中小型国家而言,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是无法有效控制疫情的,加强国际合作是这些国家抗击疫情的必然选择。

  第三类国家是像美国这样的国家。虽然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社会资源,但是政府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在国内采取有力措施,也不愿意就抗击疫情开展国际合作,甚至画地为牢,在国际社会频繁采取“甩锅”“退群”等做法,最终导致本国疫情大暴发,害人又害己。对于这样的国家而言,放弃冷战思维与零和观念,加入国际社会的抗疫协调统一行动,是走出困境的唯一正路。

  应总结国际合作的抗疫经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回顾半年多来的全球抗疫实践,有三点重要经验值得总结和运用。

  一是要加强世界卫生组织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中的核心作用。当前,各国在发挥世卫组织作用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个别国家甚至将世卫组织作为“甩锅”对象,通过攻击世卫组织掩盖本国政府抗疫不力的事实,并且不遵循世卫组织提出的科学建议,导致各国难以协调一致开展行动,使抗疫形势进一步复杂化。因此,只有增强世卫组织在应对疫情方面的核心作用,给世卫组织以更多支持,才能推动各国尽快走出疫情的泥潭。

  二是国与国之间要加强相互支持。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治理能力也有差异。对于不发达国家而言,需要国际社会在抗击疫情方面给予更多人力物力支持。例如,非洲地区的疫情正在快速蔓延,并且由于该地区很多国家检测能力有限,真实的病例人数很可能被严重低估。对此,世卫组织多次呼吁,需要给予非洲地区更多关注和帮助,为该地区国家提供更多医疗支援。

  三是要遵循公共卫生专家建议,避免将疫情泛政治化。在美国,疫情已经被严重政治化,成为党派之间相互攻伐与斗争的工具,而公共卫生专家却在政府决策过程中被边缘化。这一现实严重影响了国家内部的抗疫行动,也导致国际社会难以整体摆脱疫情纠缠。

  因此,只有切实加强国际国内协调才能有效应对疫情,早日遏制疫情。在这方面,中国始终将本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与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强调人的生命权没有国界限制,也无关种族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内采取强有力行动的同时,中国还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援,并正积极开展疫情溯源和疫苗研发等工作。在2020年5月召开的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包括为受疫情影响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同相关国家建立对口医院合作机制等在内的五大举措,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高度评价。

  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纵观历史,人类正是在与各种灾难抗争中不断进步、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各国命运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在面对一种全球性危机时独善其身。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只有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承担本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携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才是推动国际社会早日战胜疫情的唯一正确途径。

  (作者:任晶晶,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标签 - 全球治理,合作机制,全球层面,治理主体,公共卫生事件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