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勇于开顶风船”是我们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大变局下,管控风险、走出困局,顺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与复杂国际形势影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许多行业企业陷入困境。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正在经历动荡,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期,风险和不确定性骤增。同时,我国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央适时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一个站在全局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狭路相逢勇者胜,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要求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知重负重、继续前行,在集中力量办好国内事情的同时,积极谋划建立高水平、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
首先,建立并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我国拥有14亿人口与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国内市场规模巨大,基础扎实,还有潜力尚待挖掘。建设好一体化的超大规模市场,并基于此打通国内大循环,释放经济增长潜能,是我们有效应对国际复杂环境和风险的重要保障。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这是党中央对全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要力保高质量完成。同时,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国内市场一体化建设,打破区域分割,消除显性与隐性壁垒,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提升竞争力。在建立并发挥我国一体化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基础上,统筹协调经济运行中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其次,加快科技创新夯实我国现代经济体系的底盘。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牢牢地把大国利器和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完善创新体系和制度建设,加强科研投入与人才培养;补齐创新链中的短板,重视基础研究和中试等环节;瞄准重点领域整合力量,深入分析和研究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列出任务清单、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突破。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定不移坚持开放创新,利用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为新发展格局赋予源源不断的动能,为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夯实底盘。
再次,主动构建巨大引力场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参与全球竞争时主要依靠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优势目前已逐步丧失,主动构建吸引国际优质商品、要素和资源的巨大引力场,对于打造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扩大中间品和最终消费品进口,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对促进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引资引智,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可以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竞争效应、学习效应和示范效应,实现国际竞争力提升和产业升级。应充分利用自贸区(港)的优势做好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工作,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为了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我们还要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采取积极举措夯实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枢纽地位,助推我国价值链、产业链升级,实现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同时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主动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提高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推动我国在过去四十多年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动力。在“十四五”即将来临之际,对内进一步深化改革,对外持续扩大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应对挑战、紧抓机遇,知重负重、顶风行船的必然选择。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