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扶贫走向生态富民

2020年09月03日 09:19:33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陈仁芳

  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闽宁协作的重要经验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24年来,闽宁生态扶贫持续推进,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案例,探索出了一条共创绿色美丽家园、共奔美好小康生活的共富之路。

  在认识上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先导。早在2000年,福建就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强调“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福建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全省人民坚持不懈奋斗,念好“山海经”、种好“摇钱树”、做好“水文章”,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取得丰硕成果,森林覆盖率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2016年6月,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7年在国家首次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数中,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位居全国第二位,生态美成为福建发展的优势。

  福建对口帮扶的宁夏固原所在的西海固地区,位于宁夏中南部,曾经十年九旱严重缺水,自然条件严酷,“苦瘠甲天下”,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远离干旱、风沙、贫困,实现山绿民富,成为宁夏西海固地区人民心头的梦想。生态禀赋上的巨大差异,为闽宁生态扶贫协作带来机遇与挑战。把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经验,通过生态扶贫协作的方式,移植到宁夏的生态建设上,成为闽宁两省的重要共识。

  在发展规划上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谋定而后动,规划先行。闽宁镇的建设就是一个生动例子。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实施了“造福工程”,对没有条件脱贫致富的地方实施整村搬迁。这一理念与做法很快就推广到对宁夏的生态扶贫之中。新建闽宁村、闽宁镇,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推动建设的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点。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把自然环境不适宜居住地区的群众集中搬迁,按照生态要求建设新城镇,为贫困地区生态修复留下空间,为集约发展打下基础,为生态扶贫闯出一条新路。

  如今的闽宁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2019年,全镇移民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3970元,贫困发生率从11.6%降至0.197%,最后一个贫困村原隆村脱贫出列,闽宁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从刚开始的“两不愁三保障”到现在的移民脱贫后的致富奔小康,闽宁镇成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案例,产生了巨大的示范带动效应。

  在产业合作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发展菌草产业,实现生态技术转移与生态项目对接。1996年闽宁签订对口扶贫协作协议之后,福建带去宁夏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教授的菌草项目,并由此发展成为闽宁对口扶贫的第一个产业。经过广大援宁群体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如今,菌草产业链在宁夏各地得到全方位延伸。从帮助农民种菌草,到在当地建设菌草工厂,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加工营销体系,正是菌草产业的成功推广,既改善生态又增加收入,让宁夏农民尝到了发展生态产业的甜头。同时,福建省组织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科院86位专家到宁夏蹲点服务,帮助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帮助固原市制定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战略发展规划,确定总体发展布局,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并重点打造了六盘山云海梯田、中蜂、食用菌、中药材等增收致富的生态产业。

  如今,绿色发展理念在闽宁产业对接中全方位体现。在引导福建企业到宁夏发展污染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闽宁齐心协力,利用宁夏特色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把生态产业链延伸到农家,从根本上挖掉生态致贫的“穷根”。固原市彭阳县建起了“闽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基地”,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体现在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布多项生态扶贫政策文件。2018年1月,《生态扶贫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收入水平明显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20年4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就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具体的解决办法,从生态扶贫走向生态富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决胜决战脱贫攻坚之际,闽宁将进一步致力于把生态扶贫、生态协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让生态文明真正惠及闽宁广大人民群众,奋力在宁夏开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作者:陈仁芳,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标签 -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生态修复,生态美,生态技术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