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2020年10月14日 11:37:1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张军扩 龙海波

  核心阅读:只有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才能巩固经济发展稳定转好态势,实现化危为机、行稳致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提升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认识坚持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不失时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8.2%,居民消费结构加快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进而向享受型转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到551万人,并将在今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引领,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破解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涉及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统筹解决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既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和现实针对性,又具有很强的理论创新性和战略引领性。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利用好我国发展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传承党的发展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的内外环境、经济增长的优势和潜力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适应这种变化,把良好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必须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不断优化体制和政策环境,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补齐发展短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释放增长潜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为今后更长时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新发展理念对于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上疫情冲击,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只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才能巩固经济发展稳定转好态势,实现化危为机、行稳致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处理好三个重要关系

  坚持新发展理念,要落实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工作决不能放松,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加大力度。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坚持新发展理念,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重要关系。

  稳和进的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中长期看,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从当前来看,则需要把“稳”和“保”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国际疫情依然严峻、国内疫情反弹压力仍然存在的形势下,必须首先确保疫情不反弹。在此基础上,努力把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普惠金融等各项促进经济恢复的政策落到实处。不论是做好“六稳”工作还是落实“六保”任务,都要以新发展理念为遵循,把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化危为机,赢得未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当前特别要抓住疫情催生的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机遇,培育壮大增长新动能,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我国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释放我国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我们不仅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而且具有产业体系完整和内需规模巨大的发展条件优势,以及疫情率先得到控制、经济发展率先恢复的经济社会治理优势。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比如,总体科技实力还不强、一些关键环节还受制于人;营商环境近年来虽有较大改善,但还需进一步优化;在社会治理、风险防控、民生保障等领域也存在不少短板,有待进一步补齐。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加快补齐这些短板,不仅是改善民生的客观需要,而且是释放增长潜力、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能够保证我国下一步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步伐更加稳健。

  加快形成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有机统一的。今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这将加快促进形成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

  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促进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抓住全球人才流动新机遇,构建更加开放的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机制。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协调发展。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推进实施机制,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促进绿色发展。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倒逼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污染能耗高的企业转型,完善绿色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开放发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

  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促进共享发展。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完善基本民生保障兜底机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