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科学家精神的锚点,解决了“科研为谁做”的问题。创新、求实的“科学态度”,是科学家精神的本质,解决了“科研怎么做”的问题。协同、育人的“薪火传承”,是科学家精神的源泉,解决了“科研谁来做”的问题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多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讲述了他们心目中的科学家精神。
那么,新时代究竟该如何践行科学家精神?
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科学家精神的锚点,解决了“科研为谁做”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所说的那样:“科学家精神能够鼓舞年轻一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国。”
爱国、奉献是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对年轻一代科学家的需求和召唤。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科技创新早已不是少数天才个人贡献,而成为现代国家支持下展开的团队合作活动,是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角逐的焦点。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途中,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就是每一位科学家矢志奋斗的锚点和初心。
创新、求实的“科学态度”,是科学家精神的本质,解决了“科研怎么做”的问题。
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关键内核。进入新时代后,随着国力增强和基础的夯实,我国科研条件与几十年前相比已经好了很多。为加快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我们不能满足于作学术的跟随者,而要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朝着领军者的角色迈进。
求实是科学家精神的道德底线。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誉所长姚檀栋说,科学诚信是科学道德的底线,必须坚持诚实、公正、严谨。当前,科学期刊上发表的某些论文因数据造假被撤稿,每次都会在学术界引发热议和批评。这就是没有做到科学证据、科学方法,突破了求实底线。
协同、育人的“薪火传承”,是科学家精神的源泉,解决了“科研谁来做”的问题。
我国科技事业起步晚,在很多领域从“大”到“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是单打独斗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这也不是一代科学家可以完成的使命,需要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今年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诞辰110周年,华罗庚最初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被一步步破格提拔,成为清华大学的图书馆管理员、教员、教授,就是因为有更老一辈的科学家甘为人梯;后来华罗庚先生自己又当伯乐,把陈景润从厦门调到北京来。正是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让中国的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使中国的科技事业后继有人。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有大量庞大而复杂的难题,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加以解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讲述他赴武汉抗疫故事时这样感慨:“科学研究是一个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创新事业。”当时,科技部等部门对新冠病毒应急科技攻关给予大力支持,国家花数十年时间建成的多个国家医学重点实验室在疫情中迸发出强大力量,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科学抗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我们期待着,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共同形成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