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微疵累大德

2020年12月23日 13:31:59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姚宽林

  “敬者,君子之自治,不以微疵累大德。”此语出自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大致意思是说,君子修身养性须恭谨以对,切不可纵任细末之恶行,损害立身之大节。事实上,让人们迷失方向的未必是大风大浪的冲击,更可能是小事小节的侵蚀,这种影响是渐进的、隐蔽的,也可能是致命的。

  古语曰,“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就拿德行修养这件事来讲,并非一朝一夕、一时一事所决定的,而是在一言一行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所谓“微疵”,如同一面放大镜,往往能将言行作风、道德修养、思想品质中的弊病不断放大。若是对其放松警惕,不能从微末之处严起来,原则性就会逐渐被消磨,道德节操就会出现滑坡,底线意识也会变得淡漠,最终越界破法、铸成大错。据《芝田录》所载:唐代吕元膺与处士对棋。正下着棋,已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这位棋友以为吕元膺顾不上棋局,于是“私易一子以自胜”。这件事被吕元膺察觉后,认为其“心迹可畏”,次日便下了逐客令,请他到别处谋职。偷换棋子这件事,乍一看似乎无伤大雅,实则反映出操守德行不足,于品节有亏。

  修身养德,必须时常检视“微疵”。“以约失之者鲜矣”。在历史上,凡有所作为、能成事业者,无不时常检视“微疵”、重视小节,在细微处下功夫,从而涵养大境界。比如,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每日就寝之前,都会反思一下当日所作所为,如果与所拿俸禄相当,便能安睡;若稍有不及,则“终夕不自安”。再如,明代大学士徐溥效仿古人,为不断检视自身言行,在书桌上放置两个瓶子,分别贮藏有黑豆和黄豆:若是做了好事,便在瓶中投一粒黄豆;若有不好的想法或言行举止,便在相应瓶中投黑豆。徐溥以此来提醒、约束和激励自己,终成德高望重一代名臣,也留下“储豆律己”的千古佳话。

  干事创业,也要时刻提防“微疵”。为政者怀德自重、克己慎行,在小事小节上守住底线,方能在干事创业中有所成就。事实上,即便是那些非常有才干的人,如果不能以良好的品行做保障,才干也会大打折扣。一些日常不足道的“微疵”,很可能会成为阻碍干事创业的“七寸”。西汉陈遵颇有才干,但其嗜酒如命,每天觥筹交错,经常不醉不休。对此,《汉书》有记载,“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陈遵后来也因“饮酒饫宴无节轻辱爵位”被罢去河南太守。在看似好客的背后,实则是不重小节,以致饮酒误事。

  为政清廉,不可不察“微疵”。《淮南子》一书有言:“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故君子禁于微。”于为政者而言,一思一行都关乎民生,更应从细微之处从严要求,不被名利所缚、不为欲望所诱,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唐代白居易在做杭州刺史时,生活清苦,为人清白。在离任之际,只因拿了区区“两片石”而倍感羞愧,认为有损自己多年的清廉操守,惭愧地写道“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在白居易看来,不论是再小的东西,若非自己所有就莫要贪图,否则就会于官德有亏,有损于自身清白。

  “束身以圭,观物以镜;种德如树,养心如鱼。”为政者只有常用放大镜、显微镜来看问题,以小见大、由表及里,才能不被表象所迷所惑所困。对于那些所谓的小毛病、小错误,应当以审慎态度,察于微而知著、防祸患于未然。

标签 - 微疵,大德,读通鉴论,淮南子,汉书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