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分别发表《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发出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给全球治理带来了习习春风。四年来,中国领袖一直在对完善全球治理进行深入思考,在新的高度与深度上获得再升华。中国外交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奋发有为,从物质、理念、制度层面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至今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一个传遍世界的中国理念,而且也成为全球共识,被载入联合国多份决议和文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所认同,并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成为破解全球治理难题的思想力量与行动方案。
方案一: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治理架构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新冠肺炎疫情加剧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发展鸿沟日益凸显。全球多边贸易机制失能,规则碎片化问题十分突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滞后,全球金融市场频繁动荡。国际经济体系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全球领导人齐心协力设计共治方案。
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三个“更加”,即“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中国的主张一以贯之,要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增强其有效性和权威性,促进自由贸易,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公平竞争,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和空间。要继续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按期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十六轮份额检查,扩大特别提款权作用,筑牢全球金融安全网,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中国外交直面经济全球化遇到的挑战,积极作为,力促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搭建新平台。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等有关文件中,成为国际高度认同的公共产品。
中国坚定不移支持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力促多哈谈判,提交了100多份提案。进一步放开市场,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加快推动自贸区谈判,与东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亚太15国,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方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推动构建覆盖面更广、水平更高的亚太自贸区(FTAAP)。中国还与欧盟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为全球投资开放、扩大市场准入树立了新的标杆。
方案二:引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再次凸显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的急迫性。习近平主席强调,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家园。中国领袖从全人类安危的高度出发,力促国际社会携手合作,防范应对全球疾病大流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面对严峻疫情,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和部署,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迅速有效遏制住疫情蔓延,同时对其他国家施以援手。习近平主席与各国领导人通话,介绍中方经验,分享中国最新研究成果、防疫理念及综合举措。中方建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全球公开发布8版诊断方案、7版防控方案。中国与来自东盟、欧盟、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韩国、日本、俄罗斯等170多个国家的专家开展疫情防控视频会议。中国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人道主义行动,向34个国家派出36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提供紧急援助。
中国敏锐认识到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在加强危机应对的同时,也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建立全球联防联控机制,力推发挥现有国际合作机制的基础作用,不断提升跨国跨域机制性协调、公开透明整体响应的能力,完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中方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多边机制平台凝聚国际共识,依托世界卫生组织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共享,推广全面系统有效的防控指南。中国积极参与新冠疫苗国际合作,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同各国在疫苗研发、生产、分配等各环节加强合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努力让疫苗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
方案三:推动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
数字化浪潮驱动新一轮全球化,已成为助力全球经济增长、促进全球积极合作的重要动能。但是,数字全球化引发新的挑战,全球数据安全区域性保护主义日渐抬头,数字治理赤字拉大。加之,地缘政治因素不断干预信息通信领域的合作,增加了数字发展的阻力。全球数字治理多边主义遭受多重压力,未来何去何从,亟须建立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基本准则。
面对国际社会对数据安全、数字鸿沟等方面的关切,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秉持以人为中心、基于事实的政策导向,鼓励创新,建立互信,支持联合国就此发挥领导作用,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中国致力于同各方探讨并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在《中国关于联合国成立75周年立场文件》中,明确提出共同建立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在联合国框架内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行为准则。中方倡议召开专题会议,推动落实二十国集团人工智能原则,探讨制定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和原则,妥善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中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聚焦关键基础设施和个人信息保护、企业境外数据存储和调取、供应链安全等重大问题,就政府和企业在数据安全领域的行为规范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思路与方案。强调各方应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加强沟通交流,深化对话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数字技术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这是数据安全领域首份国际倡议,为制定数字安全国际规则提供一个蓝本,引发国际共鸣,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愿意与中方共同推进全球数字治理进程,携手打造数字命运共同体。
方案四:携手推进国际减贫合作进程
四年前,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呼吁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全球7亿多极端贫困人群,强调共同应对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挑战。他在2015年就指出,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中国在2020年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为各国减贫提供成功范例。
中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积极推进国际减贫进程。习近平主席指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是消除贫困的重要保障。”中方全面落实在南南合作圆桌会上宣布的100个减贫项目,在东亚减贫合作倡议、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等框架下扎实推进合作项目。中国不断深化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共建“一带一路”对接。据世界银行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强大动能。此外,中国积极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澜湄合作领导人会议、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等重要会议成果,实施援外减贫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破解发展瓶颈。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国际减贫事业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紧急关头,中国强调,国际社会要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帮助有关国家稳定经济,如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方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长缓债期限。中国的责任担当践行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展现了秉持公利大义的天下情怀。
方案五:推动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触发国际社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再次凸显全球气候治理的紧迫性。习近平主席指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中国全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在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同时,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纪念《巴黎协定》达成五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倡议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中方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中方的郑重承诺,展现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的雄心。
中国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力度,积极推动国际社会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为契机,凝聚更多共识,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中方的努力,正在得到更多国家的呼应,强化了国际气候行动,推进了多边合作进程。
(作者:刘卿,系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