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入脑入心

2021年01月25日 13:01:57
来源: 解放军报 作者: 邵海荣

  明代冯梦龙在《智囊》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出游途中,拉车的马跑到田里偷吃庄稼,被农夫捉住了。孔子让学生子贡去要,子贡找到农夫,之乎者也讲了一大堆道理,农夫就是不给。孔子说,你想用道理说服人,但别人根本听不懂你的道理,这就好比请飞鸟来欣赏美妙音乐,自然没效果。孔子派马夫去要马,马夫用非常通俗的几句话,就让农夫心甘情愿地还了马。这则故事对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有启发意义。当前,一些单位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谓不重视,投入不可谓不大,但教育入耳入眼易、入脑入心难的问题依旧存在,有的教育者就像子贡一样,讲道理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但说不到官兵心坎里,激不起思想共鸣。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

  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毛泽东曾讲:“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对象是广大官兵,如果不考虑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搞“我讲我的,你听你的”那一套,官兵当然不爱听、不买账。要搞好摸底,对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精神文化需求等进行全面了解,掌握他们心里正在想什么、最关注什么、最想听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打下坚实基础。要做到因人施教,区分官兵文化程度、经历阅历、工作岗位、思想觉悟等不同层次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异化教育,多点“对症下药”,不搞“对牛弹琴”,尤其要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教育,“一把钥匙开好一把锁”,防止“一刀切”“一锅煮”。

  联系实际,多接地气。教育效果好不好,很重要一点是接地气够不够、联系实际紧不紧。如果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和官兵实际关系不大、和工作联系不紧,就无法走进官兵内心、产生思想共鸣。教育要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就需要把大道理与小事例结合起来,把书本上的理论与火热的军营生活融在一起,运用官兵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展教育,把道理讲透讲实,让官兵看得见、摸得着。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要搞好思想引导化解矛盾推动工作,也要探寻思想问题背后的现实诱因,尤其要正确对待官兵的现实利益诉求,力所能及地帮助官兵解难题、卸包袱,消除后顾之忧。

  创新方式,寓教于乐。思想政治教育要赢得人心,不仅要有用,还要有趣。“填鸭式”“满堂灌”等机械的教育方式,容易让人厌倦乏味、畏而远之,难以实现真心认同。要坚持寓教于乐,采取官兵喜闻乐见的方式搞教育,尤其要发挥官兵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举办士兵讲堂、强军故事会、辩论赛等形式,让官兵积极参与到教育中来,使教育内容潜移默化进入头脑。要跟上新时代、过好网络关,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化平台有机融合,借助公众号、微视频、微博等新媒体,开展网上教学、网上读书、网上讨论、网上交流,为思想政治教育插上信息化翅膀。

  以身作则,树好形象。教育者的个人形象和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效。革命战争年代,很多领导干部不善言辞,没有豪言壮语,但工作任劳任怨、战场冲锋陷阵,其本身就是一部生动鲜活的教材,发挥出强大的感染和带动效应。当前,一些官兵对教育不相信、不认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别教育者形象不好、言行不一,讲一套、做一套。要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求官兵做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官兵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带头坚持真理、践行真理,时时处处作模范、当标杆,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官兵、影响官兵。

  (作者单位:陆军青藏兵站部政治工作部)

标签 - 官兵,入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堂灌,填鸭式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