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人指出的错误和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虚心听取,真诚接纳,是面对批评应有的态度
《周子通书·过》中讲:“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对于他人指出的错误和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虚心听取,真诚接纳,是面对批评应有的态度。
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讳疾忌医”,不愿听取他人的批评。对待批评或采取“鸵鸟政策”,或采取排斥态度,不愿闻、不真闻。在“闻”上出了问题,就会小过积成大错,小恙拖成大病,最后悔之晚矣。“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于接受批评,应当重视“闻”的环节,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改进提高。
闻“诤言”而不怒。“诤言,善言也。”诤言往往“带刺”,会令人“红脸”“出汗”,但诤言多出于公心、“含金量”高,更有利于改进自身,有利于事业发展。党员干部应有闻过则喜的态度,乐听他人的直言告诫,对他人的规劝多一些诚恳接受,少一些抵触情绪,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举一反三地检视自己,才能确保干事创业道路上的每一步都走得正、走得实。
闻“错言”而不怨。面对批评,首先应本着检视自己的态度客观对待、冷静处理。即便发现批评与事实有出入,也应提醒自己“无则加勉”;同时,也要多听听其他人的具体想法,警醒自身,确保自己不出问题。要抱着宽容态度对待批评,不能对提意见者乱扣“帽子”、抓“辫子”。只要是善意的批评,无论正确与否,都是对自己的鞭策和警示,只有闻“错言”而不怨,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人、凝聚人,营造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生动局面。
闻“微言”而不弃。微言之中含实情,微言之中有大义。如果不能把微言听进心里,认真对待,就不能及时察觉自身存在的问题,将会因小失大。因此,我们应以谦虚的态度察微知变,纳百家之言,集八方之策,特别是对来自基层的意见,更应虚心听取,分析归纳,因为这样的声音往往更真实、更可靠。只有广纳群众的意见,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才能及时纠正错误,减少失误,避免走弯路,防止栽跟头。
善于接受批评,不能仅停留于“闻”上,还应切实拿出雷厉风行作风,知错即改,改得痛快、改得坚决、改得彻底,确保思想不断进步、工作不断改进。要时常自我反省,重点对照检查,及时修正偏差,避免产生同样问题,如此方能不断完善自我,同时也能够营造出敢于言过、坦诚相待、开诚布公的良好氛围,推动事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