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离不开怀疑精神

2021年04月01日 12:32:50
来源: 解放军报 作者: 刘文堂

  科技创新总是在不断否定中前行,每一项填补空白、改变历史的成果都不是水到渠成的自然发展,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颠覆和革命,最需要怀疑精神。诚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所言:“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真理寻求者,在你的一生中至少应该有一个时期,要对一切事物都尽量怀疑”。

  怀疑精神其实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其内涵是在对科学规律系统、完整把握的基础上,不盲从、不迷信,勇于打破思维定式,在不疑处存疑,在正常中发现反常,从而建构新的思维模式、逻辑体系,实现新的突破。

  科技创新的历史长空星河灿烂,促使每一项成果光芒四射的成因很多,怀疑精神是其共同的精神密码。爱因斯坦因为怀疑权威,推翻了牛顿力学假说和以太论,推动了科学的突破性发展;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敢于怀疑书本,从观察稻株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颠覆了“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一世界权威著作的结论;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延续了老师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将亚里士多德学说奉若神明的年代,运用实验的方法大胆否定了真空没有重量等结论。像这样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而取得伟大成就的事例还有很多。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书如此,研究如此,科技创新更是如此。美国著名化学家理查兹20岁时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他大胆对以前的原子量提出质疑,通过改进测试方法,重新精确核定了60多种元素的原子量,并对铅的同位素进行了研究。康德正因为秉持着怀疑精神,将哲学的研究对象由本体论转为方法论,完成了哲学研究的一大转变。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疑点往往是创新点,蕴藏着突破的可能。如果不能发现疑点,哪有新的发现与发明?如果发现了疑点不去查究,不能厘清来龙去脉,怎么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哪有学识的长进和思维的提升?思想由问题导航,思想在怀疑中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1年,盟军总部秘密组织一批科学家研究降低军机被击落概率的问题。绝大多数科学家把注意力集中于那些能够飞回来的幸存军机上,提出加强机翼部位防护的对策。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教授亚伯拉罕·沃德却力排众议,关注到“幸存者”之外的“遇难者”,提出完全相反的观点——加强弹痕少的机身和机尾部位的防护,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军机,只有很少的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正是这个相反的观点,后来帮助盟军挽救了大量飞行员的生命。实践证明,科学家的成功不仅靠智力、专注和勤奋,更需要“独钓寒江雪”的执着和“刨根问底”的探索精神。

  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试验。加快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怀疑精神,以“更爱真理”的品质,勇敢质疑已有理论,在进军前所未知的“无人区”、攀登人迹罕至的“高寒带”中不断推陈出新。

标签 - 怀疑精神,1941年,托里拆利,天然杂交,创新点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