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系统观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年06月09日 11:25:37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魏琪嘉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也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深刻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和特征,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进一步催生发展新动能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

  从理论发展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国民经济循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对大型经济体如何破解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难题、应对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进行的一次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过程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只有经济循环畅通,再生产和经济运行才能正常进行,经济发展才能进入不断提高发展质量的正向螺旋。经济循环畅通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00万亿元,但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错配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入推进的重要因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解决需求侧方面的问题至关重要。在拥有庞大总量的基础上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其目的在于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进一步提升供给体系与国内需求的匹配程度,找准我国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将扩大内需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从而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从国内各类要素禀赋情况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着眼于进一步提高要素效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的主动选择。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努力,有利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条件是不断增多的。一是保障供给能力有基础。我国拥有最完整的工业供应体系,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生产基础扎实。制造业总量规模不断攀升,稳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产业链、供应链有弹性、有韧性,具备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基本条件。二是需求潜力有后劲。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数字背后蕴含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也为新基建、农田水利建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优化等有效投资提供了“用武之地”。三是人力资本充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培养了3亿多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和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绝对规模居世界第一位。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要用好我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使要素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充分发挥,为高质量发展释放巨大而持久的动能。

  从国际经济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全球市场收缩趋势较为明显。受单边主义、逆全球化、疫情冲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受到冲击。“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新矛盾新挑战要求我们及时调整经济增长依循的传统路径,有效对冲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对国内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就必须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通过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不断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一方面,通过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吸引国际优质要素资源,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另一方面,要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土化建设,形成比例合适、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产业体系,保持制造业传统优势,加快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提升产业韧性。

  (二)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涉及面很广的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久久为功,这既是认识论、更是方法论。

  一是在补短板、强弱项中实现供需的良性互动。补齐短板、破解堵点,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具有“一通百通”的重要带动作用。要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对接融合,在稳住国内产业基本盘的同时,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二是在强化要素支撑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着力建设完整的内需体系,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让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发挥最大效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加快建立制造业职业工人技术评定通用评价体系,让技术工人有真正的职业归属感。建议比照教授、研究员等职称评定系列,对技术工人职业技术水平进行规范认证,增进职业认同感,提升岗位“含金量”。

  三是在形成政策合力中使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到实处。加强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财税政策精准协调,形成政策合力,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构建科技、产业、金融协同互促的政策体系,促进产业政策转型,强化政策功能性。提升预期管理水平,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动态调节机制。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贸规则。

  总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变化,着眼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用心用力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主动作为、科学作为、精准作为,实现供需之间的动态匹配,必将为用足用好重大战略机遇期打开新的空间。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标签 - 新发展,格局,动态匹配,构建社会主义,新优势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