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我国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其中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在于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的转变,让发展成为实现共同富裕最有效的办法、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
农业科技团队把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成果直接落实为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技能,让人力资本匮乏的贫困地区直接成为专项技能密集的特色产业领先地区,是发展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总结这种尖端人才以科学前沿带动普通劳动者技能领先,从而带动特色产业领先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对我国各行业人力资本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发展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5%,保守估计新增农村转移人口在8000万人以上,农业就业人员比重将下降到20%左右。农村人力资源短缺、老龄化严重,人才“赤字”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1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公布,其中明确提出,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也指出,“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乡村振兴的“关键密码”是人才,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人才助攻。
如何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发展、反哺家乡?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提供了一种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和县大力实施“柚都人才回归工程”,打好政策、亲情、服务和项目“四张牌”,吸引一大批平和籍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同时,县委人才办、团县委因势利导,于2018年建立青创驿站,并采用“一站多点”模式,大力整合政府资源、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组建了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2020年,平和青创“人才驿站”被福建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授予“省级人才驿站示范站”的称号。
拓宽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渠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人到乡村一线建功立业,为新时代青年人指明了在最基层扣好“第一粒扣子”的成才道路,为各级党组织确立了发挥组织优势引导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
各级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注重发挥组织优势,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积极为青年人到乡村基层服务锻炼搭建舞台、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北京、山西、上海、新疆等省区市纷纷借鉴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制度设计,通过实施“脱贫攻坚专干”“乡村振兴协理员”等项目,每年吸引上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加上人社部的“三支一扶”、教育部的特岗教师、共青团中央的西部计划等,每年通过基层选派项目到村的高校毕业生超过13万人,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的渠道愈加宽广。
目前,通过各种渠道下沉到乡村工作的青年人,广泛分布在乡镇机关、村级组织和教育、农技、医疗、畜牧等各类基层服务岗位上,发挥着年纪轻、知识新、闯劲足的优势,为基层注入了新生力量,为乡村凝聚着创新活力。
提供高效精准的人才服务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战略性任务,远比脱贫攻坚任务更加繁重、情况更加复杂、要求更加具体。从战略上看,要把基层、乡村人才振兴当成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切实让人才成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动力。
只有人才培育的方向更明确,在培育人才上才能够更精准,让人才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既要靠基层干部的指导和示范,也包括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但是,无论形势任务怎么变化,都必须加强乡村队伍建设,着力建强乡村干部队伍、人才队伍等,优化这支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全链条”,发挥这些骨干力量的作用。
从实践看,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农业技术人才,在这方面全国各地农村都有一个共同的短板,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大、效果还不够好。
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临江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探索“突出市场主导、突出企业主体、突出园区主阵地”的引才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以高端人才引领新兴产业、以产业集群带动人才集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海门市临江新区拓宽市场主渠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一是依托投资基金引才。设立专业投资基金,不仅引进了100多家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企业,而且吸引了数以千计的人才。二是依托社会力量招才。政府部门搭建平台,吸引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依托社会力量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三是依托创新平台聚才。通过市场化运作,与知名制药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在上海张江搭建飞地孵化平台——“海门科技园(上海)协同创新中心”,努力打造科技人才“聚宝盆”。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要让人才切实成为共同富裕之路上的“神助攻”,不仅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去看待人才的重要性,更需要在服务人才上多用心用情用力,以更高效精准的人才服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大引擎。
(作者:王欢,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大国应对治理困境的措施及得失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