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别山精神,把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三十二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 2021-11-03 10:54:30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勉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大别山位于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绵延数百公里,雄踞江淮之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这里领导创建了鄂豫皖苏区,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农村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一路走来,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等亲自指导了这里的建党活动,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足迹。这里还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走出了三百四十多位将军,二七大罢工影响深远,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是“将军的摇篮”。“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这片红色热土上的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犹如一座巍峨丰碑,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历史画卷上,铸就了宝贵的大别山精神,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胜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大别山精神,就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而成的。虎胆将军彭雪枫,“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在战场上壮烈殉国,践行了“军人在大敌当前之际,当以捐躯沙场,马革裹尸为荣”的铿锵誓言;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立志“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1岁;鄂豫皖苏区创建人之一的吴焕先,“赤胆忠心,英勇善战”,虽生于地主家庭,却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一家六口因此受到牵连而被杀害,自己牺牲时也只有28岁……28年浴血奋战,20万大别山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册的烈士就达13万多。英雄的鄂豫皖苏区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更激励我们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鄂豫皖苏区能够‘二十八年红旗不倒’、新四军能够在江淮大地同敌人奋战到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能够站住脚、扎下根,淮海战役能够势如破竹,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回溯历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10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根本原因是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弘扬大别山精神,就要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永远不忘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越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新时代弘扬大别山精神,就要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确保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新征程上,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我们就一定能在大别山精神的烛照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永远珍惜、永远铭记老区和老区人民的牺牲和贡献,继承和发扬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始终高举红色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标签 - 一寸山河一寸血,伟大复兴,精神动力,初心,精神财富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