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 拯 2022-01-11 15:54:18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发展条件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未来要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对科技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科技创新是什么、为什么要科技创新、如何实现科技创新”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把我们党对科技创新的理论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而且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价值航向和方法路径。认真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

  科技创新的科学内涵和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既有深刻的实践基础,也有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一些论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我们党一贯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放眼世界发展大势、着眼科技发展前沿、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

  更加突出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一论断阐明了创新的核心要义。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就回答了新时代“科技创新是什么”的问题。

  更加明确科技创新的目标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这“四个面向”以及“强”“赢”“好”回答了“为什么要科技创新”的问题。

  更加凸显科技创新的价值立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具体到科技创新领域,就要求科技创新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回答了科技创新“为什么人”的问题。

  更加强调科技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意味着要把人才的作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这就表明要注重发挥多元科技创新主体的整体效能。

  更加注重解决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为此,无论是强调“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还是要求“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都是为了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更加明确推进科技创新的方法路径。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治理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推动一系列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主要包括: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形成我国实验室体系;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制度;等等。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涵盖了科技创新的核心要义、地位作用、目标方向、价值立场、实施主体、突破方向、关键环节、方法路径等方面,形成了相互联系、相得益彰的有机理论体系。

  科技创新是破解增长瓶颈的关键

  在2020年9月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从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具有强大的学理支撑、长远的战略眼光。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资本的积累、劳动力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科技水平一定的条件下,资本的扩张也好,劳动力的增加也好,都不可能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假以时日总会遇到“天花板”。唯有以科技创新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才是一个可以在知识累积基础上不断进行创造的无限过程,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客观上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同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要补齐诸多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

  党中央对于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我国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高速增长,如果希望在未来保持长期可持续增长,就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换句话说,粗放式发展的老路难以为继,唯有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突破经济增长瓶颈,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由此可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科技创新,不仅有着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厚学理支撑,而且有着谋划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宏大战略视野。

  科技创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支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把科技创新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支点,有助于破解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

  从创新发展看,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就创新发展的动力而言,科技创新提供了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源泉。历史上的每一轮科技革命,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进而推动生产组织和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就创新发展的方式而言,科技创新提供了最基本的创新方式,就创新发展的潜力而言,科技创新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空间。

  从协调发展看,科技创新是统筹平衡的关键。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解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协调问题。这其中,科技创新是提高发展协调性、平衡性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科技知识在区域间的扩散、促进区域间科技协同发展,能够有效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形成协同高效的区域科技创新分工体系,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从绿色发展看,科技创新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钥匙。科技创新尤其是与环境治理相关的绿色技术创新,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存在一个平衡稳增长与碳减排之间关系的权衡问题,绿色技术创新既能够显著抑制碳排放,又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有助于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绿色技术创新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关键,而且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开放发展看,科技创新对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角度来说,科技自立自强好比是“撬动地球”的支点,唯有这个支点坚强有力,国内大循环才能立得起来。同时,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需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意味着中国要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要在价值链上实现这样的跃迁,最重要的是推进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中国产品和服务的全球竞争力。

  从共享发展看,科技创新是共同富裕的杠杆。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在不断做大“蛋糕”的过程中分好“蛋糕”。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做大“蛋糕”,为二次分配、三次分配创造条件。实现共同富裕还要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推进科技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是提高普通劳动者的科学素质、技能水平,这就能够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全速发动创新驱动的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这说明,体制机制层面的改革,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充满了方法论智慧,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改革举措。

  其一,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从0到1”的原创性创新奠定基础,为中国在新的领域实现领跑创造条件。其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把“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力量恰当结合起来,激发多元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其三,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形成我国实验室体系,将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提供大规模科技基础设施,为各个学科的交叉创新提供空间,是着眼科技创新前沿、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其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微创新”,最大限度为科研人员松绑,释放科研活力潜力。其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形成“科技+资本”的强大合力。

  近代以来,中国曾错失过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历史殷鉴在前,更增加了今天推进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落实到发展各个环节,牢牢抓住这次科技革命的先机,在全社会凝聚起推进科技创新的共识和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社)

标签 -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难题,发展大势,科技知识,科技体制改革
网站编辑 -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