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粮食安全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2022-03-10 13:47:36

  发展粮食生产 提升产量品质

  记者 邵玉姿 宋 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柏粮粮食储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尚金锁认为,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压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落实更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政府领导干部耕地和基本农田离任审计制度,主产区要增加粮食产量,主销区要确立粮食种植面积底线,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

  “妥善保管好粮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尚金锁表示,柏粮将继续围绕绿色储粮、智能储粮、精细储粮,在小麦低温绿色保鲜储藏上寻求突破,为国家看好库、为人民管好粮。他建议,加快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出台,拓宽粮食绿色仓储融资渠道,健全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发挥科技节粮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

  “落实相关政策,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拉长产业链条,让农民在粮食产业增值增效中获得更大收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介绍,近年来,南阳建立各类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土地流转面积460万亩,托管面积3200万亩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推广吨粮田集成技术;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共建优质粮生产基地,并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为更好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朱是西建议,进一步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确定主产区种粮亩均收益标准的基础上,明确国家财政和粮食主销区补偿金支付标准。还应全面实施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

  全面压实责任 严格保护耕地

  记者 郭雪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作为一个工业城市,盘锦能打造出‘盘锦大米’等品牌,是因为注重耕地保护、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盘锦市政协副主席潘元松介绍,通过按“应划尽划”原则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稻蟹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以及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强化水环境保护、最大程度减少土壤污染等措施,近年来,盘锦有力保护了全市240万亩耕地,特别是160万亩优质稻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潘元松认为,目前一些地区确实存在破坏耕地事件时有发生、耕地总量减少、部分耕地质量减退等问题。“只有采取最严格的措施,才能把我们的命根子保护好。”

  潘元松建议,一方面,要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坚决打击耕地占优补劣问题。“各类项目建设中,不能让耕地为项目让路,要让耕地保护优先原则体现在各方面的政策中、落实在建设的各环节中,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另一方面,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要严格考核,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耕地保护专项督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问题蔓延;对不认真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的,严肃追责;对破坏、乱占耕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

  加强科技创新 推进种业振兴

  记者 李茂颖 郭雪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源头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科院院长李学林介绍,云南的种质资源和农业气候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各类作物资源近10万份,蕴藏着巨大应用价值。

  “现在,种业技术力量配置离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在育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扶持政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亟待加强。”李学林说,目前种业科技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原创性理论不足,很多作物核心种质缺乏,品种同质化现象突出。

  李学林建议,开展种业科技支撑行动,加大种质资源基础鉴定评价工作力度、加强种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解决种业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品种培育方面的痛点和难点。规划建设种子生产基地,依托现有的国家及省级园区、种业基地,建设和完善一批示范场,以园带点、以点带户,形成覆盖不同生态区的农作物品种试验体系。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完善建设创新链,推动我国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马传喜建议,要促进“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或复合型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在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完善从种业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中间环节;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通过优化种业市场竞争环境,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畅通种业创新要素流动,调动企业育种研发的积极性。

  树立大食物观 保障各类供给

  记者 申 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食物结构的需求逐渐多元化。渝北区立足山地丘陵地区的实际,在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同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丰富农产品种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食物需求。”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渝北区委常委杨帆介绍,截至目前,渝北区累计完成21.3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重点蔬菜保供基地,17万亩柑橘、李子、梨等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并充分利用水库资源,发展1.6万亩水库生态渔业。下一步,渝北将聚焦现代设施农业、都市体验农业、临空高效农业三大发展方向,做大做强优质水果、绿色蔬菜、高端花卉等产业,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杨帆认为,目前一些地区依然存在基本农田与林地、园地相互重叠、管理打架等现象,“建议开展国土精准分类管理试点,明确哪些土地用于种粮食、哪些用于种经济作物、哪些用于种树木等,从而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的优化。”

标签 - 种业,粮食产量,绿色储粮,产量品质,粮食供给
网站编辑 -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