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惠
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经济日报记者 贺浪莎 王金虎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实现制度安排更加公平,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生计,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家庭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形式,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劳动力、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支撑,还是促进消费带动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更是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日照市委书记张惠说。
张惠代表表示,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围绕推进共同富裕、创造高品质生活等战略目标,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等“国之大者”,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更加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大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织密社保安全网。
据张惠代表介绍,日照将把就业和项目“无缝衔接”,就业等服务紧跟项目,精准高效对接,常态化开展用工服务保障行动。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和各类人才补贴的支持力度,激励更多人创新创业,培育壮大更多市场主体,吸引各类人才到山东日照就业创业,施展才华,一起在日照实现创新创业梦想,共同感受“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
“国家和省里确定的优惠支持政策,在日照都第一时间执行落实到位。”张惠代表说,如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稳岗返还政策,直接免申即享,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让企业轻松上阵、加快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孙洁
把更多人纳入社保体系
经济日报记者 王 晋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指出,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浓厚的人民情怀。”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孙洁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城镇职工的“单位保障”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的根本性转变,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扎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孙洁委员认为,要密织社会保障网,主要发力点是扩大三大支柱养老保险覆盖面。同时,还要提升企业年金强制性,让更多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特别是要注重民众的多元化养老需求,要把政府保基本与商业满足多元化需求结合起来,形成更大合力。”
当前,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层出不穷。数据显示,快递、外卖、网约车等灵活就业群体不断壮大,2020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达2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26.6%、城镇就业人员的43.2%。孙洁委员表示,在把灵活就业群体纳入居民养老保险的过程中,仍存在保障不足、积极性不够等问题。因此,要通过“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确立雇主责任、完善制度保障等方式,多措并举,协同发力,提升相关人群的养老保障水平。
“展望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民生福祉,用心用力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多角度落实‘共同富裕’,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互补发展。”孙洁委员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天亮
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
经济日报记者 覃皓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制度安排。”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天亮表示,社会救助应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回应和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需求,增加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江天亮代表表示,精准救助是衡量民政兜底保障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社会救助发展的方向。精准救助重点在“精”和“准”两方面。“各地区要聚焦特殊困难群众,健全完善事前预防、事中帮扶、事后跟踪的‘闭环’救助机制。运用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和因病、因灾、因疫、因意外事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的动态监测管理。”
江天亮代表建议,要建立防返贫致贫风险专项救助基金,针对性帮扶在经过产业就业扶持、政策性扶持后,收入仍然不高、生活十分困难的群众。其中,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发展产业、参与就业;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纳入现有社保体系,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
同时,还要加强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深度融合。健全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并重、政府投入和社会参与并重、分层分类的救助保障体系,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全国人大代表左香云
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
经济日报记者 徐 达 刘 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指出,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
“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广大农民才有幸福感、获得感。”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村民左香云说,近年来,井冈山革命老区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尤其注重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保障。
“以茅坪镇为例,为增强对农村特殊和困难群体的福利保障覆盖,政府专门设立‘互助养老之家’,为孤寡老人提供餐食和休闲娱乐场所,老人互相陪伴照应,大大提升了幸福感。”左香云代表介绍,茅坪镇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组建了6支志愿服务队,为特殊和困难群体提供优质志愿服务。
“我国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左香云代表认为,一是覆盖面较窄,农村社会福利保障对象主要集中在低保户等特殊困难人员,对范围之外的“三留守”人员有所忽视。二是福利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养老院和活动中心等尚待完善。三是教育设施及资源匮乏,乡村教育存在薄弱环节。
“从目前的农村社会福利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加快农村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迫在眉睫。只有完善农村社会福利制度,为农民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才能实现社会机制良性发展。”左香云代表建议,坚持高位推动,把持续完善农村社会福利体系作为重点民生工作来抓;坚持服务导向,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福利制度新模式,扩大覆盖面;坚持建强队伍,不断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服务能力,倡导志愿服务,结合网络平台开展社会福利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