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从来都在经历风雨中发展壮大。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奋发作为,中国经济一定能战胜风险挑战,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恢复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光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新的困难挑战。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合力战胜前进中的各种困难挑战,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5%,比去年全年增速快2.5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增速快1个百分点,呈现明显的边际改善态势,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市场销售明显回升,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服务消费加快恢复。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基础设施(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8%和5.7%,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对投资的支撑作用增强。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夏粮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工业生产稳步恢复,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去年全年增速快0.2个百分点。服务业加快恢复,1—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增速加快。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1—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3%,比去年全年下降0.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高于GDP增速。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与此同时,我国货物净出口规模扩大,外汇储备规模连续两个月增长,7月末外汇储备增至3.2万亿美元以上,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综合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表现突出。随着我国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经济运行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经营主体预期持续改善,经济将延续回升向好势头,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背景下,我国经济显现出强劲发展韧性
在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艰难,全球通胀水平仍处高位,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凸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深层次原因是我们坚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以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
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进。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上半年最终消费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增强。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新建一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关键设备、材料、零部件国产化攻关取得重要进展。绿色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协同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风力、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6.0%、7.4%,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服务业增长明显加快,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6.1%。制造业比重保持稳定,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2.3%。投资结构得到优化,1—7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快于全部投资增速8.1个百分点。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落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
增长动能加快转换。新产业、新产品增势强劲,上半年规模以上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锂离子电池制造业、智能车载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9%、29.7%、36.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35.0%、54.5%、53.1%。新业态发展活跃,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向各领域广泛渗透,“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智能制造、智慧矿山、智慧港口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我国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
正确认识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一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艰难,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份的最新预测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较4月份的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至3.0%,但仍低于去年3.5%的增速,更远低于2000—2019年3.8%的年均增速。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紧缩的外溢效应持续显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货币贬值、资本外流和债务风险。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放缓,增大了我国外贸出口下行压力。与此同时,美西方升级对我围堵打压,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格局深刻调整,都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二是国内需求不足。消费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受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影响,居民消费较为谨慎,大宗商品销售放缓,居住类商品消费走弱。投资增速有所放缓,民间投资意愿有待增强。受需求不足影响,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三是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受需求不足、价格下行等方面影响,企业经营压力有所增加。一些企业去库存压力增大,扩大投资动力不足。此外,在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是外部环境变化和国内需求不足相互叠加、疫情滞后影响等周期性因素和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相互作用的结果。应当认识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日修复,也不可能单边上升。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从来都在经历风雨中发展壮大。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奋发作为,中国经济一定能战胜风险挑战,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提振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各地房地产政策正在调整优化……我国宏观政策工具箱工具充足,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支撑和有利条件。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实施期限,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促进消费的政策力度,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收入预期、增强消费信心有效扩大消费。通过扩大有效需求带动供给结构升级,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激活民间投资内生动力,推动利用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加力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延链、升链、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鼓励平台企业加大对新领域新赛道的投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回应民营企业关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增强政策针对性有效性。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适时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落实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兜牢兜实民生底线。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效提升终端需求。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