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教育方针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2019年06月24日 08:36:4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张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明确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指明了总体方向。

  抚今追昔,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奋斗历程,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党的教育方针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长期探索,充分彰显了党关于教育事业的初心与使命,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教育普及水平进入世界中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力资源深度开发与知识智力贡献,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升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这是全党全社会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齐心协力不懈奋斗的辉煌成果。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教育方针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江西中央苏区曾在1934年长征前确定了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毛泽东同志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鲜明阐述了中华民族新文化及新教育的构想,“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要把教育革命干部的知识和教育革命大众的知识在程度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把提高和普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所作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提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切奴化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和教育,应当采取适当的坚决的步骤,加以扫除。……中国国民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新民主主义的;就是说,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所设计的文化和教育制度框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刚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发布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的基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转向建设的初期,首先坚决摧毁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迅速完成了对旧中国教育制度的“坚决改造”。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1年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重点向工农大众敞开教育普及大门,努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1956年,党的八大宣告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1957年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新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新征程。1958年,毛泽东同志认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教育方针的积极探索。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推动教育改革开放迈上一个个新台阶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对新时期教育方针进行了初步定位。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基于党的教育方针,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对国家教育方针首次作出法律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3年邓小平同志极具远见地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推动教育改革开放迈上一个个新的台阶,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在关于“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申,“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以教育基本法形式确定的国家教育方针。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阐述,为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修订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丰富了党的教育方针内涵,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的教育方针范畴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更加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上相继作出重要部署,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办学、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促使教育更好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提出了一系列更为具体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应地,对从2020年到2035年,再到本世纪中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特别是2018年全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全党全社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教育部署进行了政治动员,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高屋建瓴地阐释了与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有关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

  在培养目标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在服务面向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都对教育服务的总体方向提出明确要求,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培养途径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基本教育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要求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在基本要求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有所作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重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拓展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明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要求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丰富了党的教育方针内涵,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的教育方针范畴的最新成果,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相关教育理念的一脉相承,又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条件下实现教育理论、制度、实践层面的与时俱进,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供了重要依据,更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今天,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温党的教育方针的初心与使命,倍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更加深切体会到,党的教育方针的初心与使命,始终系于民生福祉、社会安定、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千秋基业。

  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的新部署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作者: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标签 - 教育方针,党的七大,初心,1983年,科学发展观
网站编辑 - 孙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