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既是思政课实现育人功能的要求,也是思政课课程性质的要求。对于思政课来说,政治性,是占据道义制高点的问题,它关乎思政课的价值取向和人民立场。学理性,是占据真理制高点的问题,它关乎思政课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只有占据了道义和真理的制高点,科学理论才能打动人、感染人、说服人,思政课的育人效能才能获得充分释放。
当前思政课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政治性与学理性彼此割裂的现象。典型表现就是“一头重,一头轻”。有些思政课教师过于强调政治性而忽视学理性,只讲政治上的大道理,讲不透大道理背后的历史规律、理论真谛、辩证逻辑,在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时,就捉襟见肘,甚至束手无策;有些则过于注重学理性而淡化政治性,在材料梳证、理论演绎和逻辑推理中,把政治观点中性化了,由于缺乏鲜明的政治立场,在貌似客观的陈述中,放弃了理论对学生价值取向和政治方向的正确引导,不仅在解释力上打了折扣,在科学性上也打了折扣。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于把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起来,而重点和难点恰恰在于“统一”二字。“统一”并不是政治性内容与学理性分析的简单拼接,也不是政治观点和抽象概念的机械叠加,它意味既要用辩证的学理思维讲清政治问题,又要用正确的政治导向引领学术表达。
一要“求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潮,这是政治上的真,同时也是学理上的真。用严谨的逻辑分析和权威的统计数据讲道理、辨是非、做研究,这是学理上的真,同时也是达到政治上的真所要求的。
二要“达意”。“意”不仅意味着讲得准,更要让学生听得懂、能学会、喜欢听,用学生的语言、灵活的表达、叙事的技法、网络的载体把教材体系对象化,对象化到青年学生身上。
三要“入情”。思政课课堂是启发新思想、生产新知识的“梦工厂”,教师既是引路人,也是陪伴者。上好思政课,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教学事业,既要动脑、动口,又要动心、动情,把课程讲到学生心坎里,融入学生情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