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伟大团结精神

2019-07-29 作者:李 达 周昭成 来源:求是网

如何理解伟大团结精神

  一张黑白老照片,记录了1958年6月28日毛泽东与库尔班·吐鲁木亲切握手的场景。20世纪50年代,这位名叫库尔班·吐鲁木的新疆普通百姓,为表达翻身得解放的感恩之情,多次想“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毛泽东两次亲切接见了他。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代表把这张老照片交给习近平总书记时说:“库尔班大叔的家人一再嘱咐我,要把他们的祝福带给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这张珍贵的照片,一一询问库尔班大叔家人的情况,并请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转达对他们的问候。

  此前,库尔班大叔的长女托乎提汗,已经委托孙女如克亚木·麦提赛地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新疆、热爱家乡的愿望。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大叔一家回了信,向年届九十的托乎提汗和她的家人及乡亲们送上祝福:“得知你们一大家100多人都过上了幸福生活,我非常高兴。”在信中,他还写道:“咱们新疆好地方,民族团结一家亲。”

  这个故事是中华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伟大团结精神的真实写照。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患难与共,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精诚团结,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既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同时也是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9月17日新学年开学典礼上,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向南开大学学生们问了三个问题。彼时,正值中华民族危亡之际,时局动荡,人心思乱。作为一位深具使命感的爱国人士,张伯苓忧心忡忡。他感到,有必要通过一次演说,同南开学生谈一谈办学的意义、家国的意义。他对学生们说,如果你是中国人、爱中国、愿意中国好,那么你就要为家为国为公团结起来。这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爱国之情。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时,高度评价张伯苓的“爱国三问”,他说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中国成为中国,正在于有千千万万中国人生于斯、长于斯,情感系于斯、认同归于斯。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早已融入民族心,铸就民族魂。走出流血牺牲、生死考验的语境,走出神州陆沉、存亡绝续的背景,仍然需要我们一代代这样问下去、答下去,才能为“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提供最深厚的底气、最有力的支撑。

  这种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对民族兴亡的思索、对民族精神的张扬,正于慷慨悲歌声中孕育着一个伟大古老民族的觉醒。近代以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提振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彼时凡有理想血气之青年,无不以爱国自尚,李大钊在诗中慨言:“相期吾少年,匡时宜努力;男儿尚雄飞,机失不可得。”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中国各族人民,在伟大团结精神的激励下,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不仅仅缘于共同的地缘、相似的环境,更缘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在共同奋斗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优良传统,又进一步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各族人民团结、统一、奋进的历史;中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就是56个民族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结果。

  团结,是开创新时代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扬伟大团结精神,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党全国全社会的智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积极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合力。

  更多精彩,请见:《伟大民族精神畅想》

标签 - 团结精神,爱国,家国情怀
网站编辑 - 李丹华
评论 登录新浪微博 @求是 发表评论。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