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2019-11-08 作者:思力 来源:求是网

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站在不同的立场认识世界,必然得出不同的结论、提出不同的主张。在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有一个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不仅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付诸实践,推动国际政治文明走向未来。确立面向世界并引领时代的国际关系主流话语,我们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展开多维度的深入阐释。

  新发展观和新安全观。由于深度相互依存,无论是实现整个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还是寻求国际行为体自身的安全与发展,都要认清与以往不同的历史条件。一是“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发展是解决世界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国际社会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和平发展指出了根本路径。二是“普遍安全”的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

  新秩序观和新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背景下,中国倡导的秩序境界和治理愿景。在走向这一美好目标的伟大进程中,一方面,要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坚决反对冷战思维。另一方面,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中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治理体系。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理念基础,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实现世界命运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各国共同治理。

  新文明观和新天下观。从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到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不同文明在当代如何相处,作出一系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深刻论述。“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到“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经常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展现出来的“睦邻友邦”、“兼济天下”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和“天下大同”等理念。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一带一路”,都是中华文明血脉中“胸怀天下、立己达人”思想因子的时代表达。

  详见《求是》刊发的周树春文章:《以深入阐释新思想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标签 -
网站编辑 - 唐淑楠
评论 登录新浪微博 @求是 发表评论。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