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0-01-09 作者:洪大用 来源:求是网

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

  内容摘要:社会治理的核心目标是培育秩序与活力兼具的社会体系。在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实践的基础上,着眼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对社会治理的若干理论认识不断深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与治理的良性互动推动着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我们的社会治理实践是重视民主协商和广泛参与的,强调调动各个相关主体的积极性,不断激发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对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的有效领导是中国社会治理的最大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在深化理论认识、增强实践自觉、创造中国特色等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不断深化对社会治理的理论认识

  在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实践的基础上,着眼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对社会治理的若干理论认识不断深化。

  一是深入认识到发展和治理之间的互动与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客观现实。以科技进步、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现代化进程,冲破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格局,造成了社会失序的风险和社会治理的需求。有效的社会治理不仅是巩固发展成果的重要手段,而且为发展的持续推进创造着条件。由于现代化进程具有累积性、扩散性、加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征,它不停地创造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需求,社会治理变革一直在路上。就此而言,发展与治理的矛盾运动贯穿现代化的全过程,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与治理的良性互动推动着现代化的持续发展。

  二是深入认识到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这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有着明确表述。一段时间以来,在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上,还存在着认识不够明确、深入的问题。有的人认为社会治理包含国家治理,有的人则认为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是并列的。实际上,社会治理概念首次提出,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提出的。将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一方面明确了加强社会治理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社会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成效,没有社会之治也就没有国家之治;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背景与条件。

  三是深入认识到社会治理的核心目标是培育秩序与活力兼具的社会体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社会治理的各种安排需要服务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在发展进程中维护社会秩序,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稳定的需要,同时为持续发展创造社会条件;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致力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广泛的社会参与,最大程度地营造自由开放的社会空间,激发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创新活力,为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社会动力。传统上将社会治理理解为简单的管理和控制是非常片面的。

  四是深入认识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所谓社会治理现代化,其本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领域与时俱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偏离乃至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法实现社会之治。

  不断增强社会治理的实践自觉

  在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实践的同时,着眼于提升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回应不断发展的治理需求,我们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社会治理实践,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是对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变化保持清醒的自觉,不断增强创新社会治理的紧迫感。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迈进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种利益群体博弈、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集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正是基于对社会变革的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放在了日益突出的位置。

  二是在社会治理实践中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的总体思路。社会治理从社会管理演变而来。相对于社会管理,社会治理更加强调调动各个相关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更为广泛的参与,同时也更加强调各个主体之间平等的协商互动。社会治理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所有社会成员的责任,每个人都应有充分的行为自觉,只有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才能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与此同时,在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基础上,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也充分体现了对社会治理实践的改进,更加强化了民主意识、法治思维和对科技进步的有效利用。

  三是随着社会治理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社会治理工作内容。除了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等传统工作之外,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实践日益包括了国家安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食品药品监管、边疆治理等等内容。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还提出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要求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互动更加密切,网络社会治理不仅与现实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甚至本身就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规范网络社会行为、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秩序与活力并存的网络社会空间等等,都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四是在社会治理实践中不断创新更为有效的体制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在应急管理方面,设立了应急管理部,进一步强调要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此外,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并强调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强调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强调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等等。

  不断创造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

  面向拥有14亿人口和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国社会,着眼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必然创造出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并为丰富和发展社会治理理论作出贡献。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首先是为了人民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同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也要依靠广大人民,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我们的社会治理实践是重视民主协商和广泛参与的,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注意倾听群众声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努力推动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不断激发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二是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结合的社会治理。在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都是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相提并论的,体现了统筹民生和治理的政策取向。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没有基本的民生保障,就没有有效治理的社会基础。反过来,有效的社会治理也是民生的重要方面,并为民生其他方面的改善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特别强调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社会治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治理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和卓越的治理智慧,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彰显了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比如,我们常讲国泰民安,意味着国家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前提,社会治理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比如,我们有着悠久的德治和地方自治传统,我们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就是对这种传统的发扬光大,社会治理的“枫桥经验”就是典型之一。再比如,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信访制度以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也是我们在社会治理实践中持续传承和不断创造的重要特色。

  四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社会治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社会治理领域,全面加强党委领导始终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前提和核心,这种领导体现在党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的总体布局,体现在党对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的有力推动,体现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并使之成为凝聚基层社会力量的核心和组织基层社会服务的平台,体现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等等诸多方面。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社会复杂、人口众多的国家快速推进现代化,同时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没有党的强有力的领导,那是不可想象的。党对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的有效领导是中国社会治理的最大特色。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

标签 - 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认识
网站编辑 - 李丹华
评论 登录新浪微博 @求是 发表评论。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