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稳健前行】应对风险挑战必须发挥制度优势

来源:求是网 2020-07-11 09:38:46

  编者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稳步走向“双胜利”,彰显“中国之治”生动实践和显著优势。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央网信办与求是杂志社共同组织“中国稳健前行”网上理论传播专栏,邀请思想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系列理论文章,今天在求是网推出第21篇(本轮系列稿件最后一篇),敬请关注。

  内容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进行实践探索的结果,是我们始终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历史证明,这条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充分吸收了现代市场经济和国家治理的先进经验,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事实证明,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越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防范风险稳定局势的制度优势就越发突出。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引发的全球性风险和挑战,尤其需要我们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所以能够有力推进,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时强调的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直面当前风险挑战指明了方向。应当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不可避免地给外部环境带来深刻影响。持续加重的外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这些风险挑战,需要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科学认识并充分发挥制度防线的根本作用。

  在历史中确立的制度优势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外部风险挑战的冲击从未停止。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我国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的信念从未动摇。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民族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创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的经典案例,增强了我国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此后的发展,虽然经历了曲折的探索,但是“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的成功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为实行改革开放并独立选择符合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制度体系奠定了基础。苏东剧变以后,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信念,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探索的结果,是我们始终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历史事实也证明,这条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充分吸收了现代市场经济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先进经验,具有突出的制度优势,能够有效应对各方面的风险挑战。例如,199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地,我国于1996年有效地化解了“经济过热”风险,成功实现“软着陆”,为此后应对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坚定不移,四项基本原则坚如磐石,尤其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在成功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同时,经济发展逆势上扬,人均GDP水平快速提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成功应对了外界冲击,经济发展再次出现“逆势上扬”态势,人均GDP继续快速上升,经济增长持续扩张。2010年以来,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取代美国成为拉动全球增长的“火车头”。近年来,中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前进,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率先推进复工复产,为全球合作抗疫和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的供应链支撑。事实证明,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越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防范风险稳定局势的制度优势就越发突出。

  发挥好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制度优势

  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必须首先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化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蔓延带来的冲击,能够依靠的最强大力量就是全体中国人民,需要发挥的最大制度优势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成为我们的最大优势,根源于党的先进性。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做出了这样的概括,“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近年来,一些西方政客出于自身政治利益,不断进行挑动族群对立、激化社会矛盾的政治操作,导致西方民众选举投票率大幅度下降以及民粹主义盛行。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步前进,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忠实代表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

  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才能真正团结全体人民,把人民视为自己的最大倚仗。“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党和人民群众的深度融合高度统一,才是我国能够凝心聚力,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底气所在,同时也为我们化危为机提供了战略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紧紧依靠人民。这次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但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机”,要抓住这些机遇,需要科学规划统一行动,“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时刻谨记“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此次疫情防控大考,既考出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也考出了我们的短板所在,应对当前的风险挑战,就要坚定制度自信,直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3月10日在湖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

  在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发挥制度优势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更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筑牢制度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特点和要求,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体推进坚持和巩固制度、完善和发展制度、遵守和执行制度”。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必须协同各方面制度建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发挥好我国的制度优势。

  在经济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的攻关期,面临各方面困难和挑战的同时,又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动荡和保护主义盛行等不利局面。在这方面,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关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应当坚持和发展这一制度体系。同时,在经济体制方面,“决不能不克服市场的盲目性,也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要努力将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结合得更好一些,这是一个止于至善的过程”。

  在政治方面,“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显著政治优势,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充分彰显了这一点”。随着西方国家社会和政治危机的持续激化,国际关系紧张和地缘政治上升的风险正在不断深化;部分美国政客甚至试图以各类借口,推动中美经济摩擦向政治领域延伸。应对这些挑战,不仅要加强政治建设,更需要把握好全球经济政治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还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提出“安全发展观”,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

  在文化方面,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面对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积极响应,英勇奋斗,取得了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战略性成果,展现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守望相助的伟大民族精神,展现出新时代十四亿中国人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伟大改革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4月8日在给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回信中指出,“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斗争中,城乡广大社区工作者同参与社区防控的各方面人员一道,不惧风险、团结奋战,特别是社区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强大力量,充分彰显了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伟力”。毫无疑问,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必将为我们战胜前进途中诸多重大风险挑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在社会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着手解决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体制机制问题。“这次应对疫情,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来一些短板和不足。”在指出短板和不足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公共卫生制度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应对当前风险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态方面,此次疫情的暴发、蔓延和反复,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指出,“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再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的制度优势,指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重点。面对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情势,我们必须更加坚定自觉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优势。这是我们成功应对当前乃至今后各类重大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立胜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党委书记

 

  

推荐阅读: 

【中国稳健前行】抗疫展现中国动员力组织力协调力

【中国稳健前行】应对突发事件是组织力建设重大课题

【中国稳健前行】抗疫彰显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

【中国稳健前行】推动全球抗疫合作才是人间正道

【中国稳健前行】家国情怀涵养“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立场

【中国稳健前行】夺取“双胜利”的强大经济基础

【中国稳健前行】生态治理成效在疫情大考中凸显

【中国稳健前行】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中国稳健前行】党的领导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中国稳健前行】从抗疫看中国科技制度优势

【中国稳健前行】沧海横流,愈加彰显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稳健前行】听党指挥:人民军队建设的灵魂

【中国稳健前行】构建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中国稳健前行】保障人民健康的中国之路

【中国稳健前行】发挥就业制度优势稳就业保就业

【中国稳健前行】发挥基本经济制度优势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稳健前行】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

【中国稳健前行】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中国稳健前行】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中国稳健前行】加快法治体系建设 提升依法治理效能

标签 -
网站编辑 - 刘小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