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题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讲话,讲话发表在20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而时习工作室特邀请一线思政课教师谈谈对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讲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实质就是指不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人,更要强化实践教学、深化实践育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创新是新时代的灵魂,把“点名课”变成“网红课”,教育的观念、教学的方式都要与时俱进。要解决思政课抬头率的问题,就必须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学所用,要从青年的视角看中国、看世界,与学生既有现实“面对面”,也有网络“键对键”。
实践教学的理念是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让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增长才干,锤炼品格,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陶铸奋斗精神、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索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对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内容上,应选择理论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思想的困惑点,结合“点”提炼“问题”,再通过“问题导入”,化长篇大论为小口切入,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并进一步转化为情感认同、政治信仰、行动自觉。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面对思维多元的95后、00后大学生,思政课不能仅限于在学校里和课堂上讲,更要推动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大多受过良好教育,个人前景光明,为什么他们走上了为劳苦大众代言的艰辛革命道路?”课堂上布置的思考题,在实践教学中来回答。“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寻找历史与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永远跟党走的奥秘。”在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觉悟社旧址,我以“认清历史选择,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开展实践教学,几十名学生带着疑问寻找答案,从同学们犀利又不乏深度的提问中能看出大家的思考。
图为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在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上思政教学实践课。马超/摄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需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探索建立协同育人制度,调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育人主体的积极性,探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思政课教师与专职辅导员紧密结合,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合力作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提升思政课实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实践育人理念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许多高校都把深化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改革新的发力点和突破点。近年来,马院的思政课教师打破了第一课堂的“条条框框”,把“最难讲”变成“最精彩”,而辅导员则打造“随时随地”的第二课堂,把“纸上谈”变成“实践行”,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合力解决学生思想困惑。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优势和益处,对思政课的整体评价有了明显提升。
实践教学把教科书与新时代中国这本大书有效结合在一起,以广袤中华大地为成长成才的最好教材,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共绘同心圆,奋进新时代。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