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6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回望中华民族近代以后苦难深重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一语揭示出历史演进中蕴含的深刻逻辑。
“当了总书记后,我第一个来科技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参加全国两会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时的开场白。亲切的话语饱含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科技强国建设的道路上,总书记倾注了极大心血,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围绕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想之光照亮前进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我国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国际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坚持”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主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保证科技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树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坚持培育创新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八个坚持”的重要经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系统全面的整体,明确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制度优势、战略导向、科学方法等,把我们党对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殚精竭虑、不懈奋斗。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要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编辑:梁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