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的逆全球化思潮,世界亟须理论和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倡导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构建世界各国机会均等、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蕴含着“包容性发展”和“共享”理念的实质,为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理论、实践、文化层面有着特定的生成逻辑与要素界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逻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是类存在物。”前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血缘、地缘、语言或者习惯相近的人群生活在一起,开创了共同体的生存方式,马克思称之为“自然形成的社会共同体”。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交往的扩大,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开始逐渐产生分歧,政治共同体应运而生。正是由于私人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马克思认为,早期的“虚幻共同体”不能真正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的实际利益,特别是无产阶级利益,必定会被“真正共同体”取代。在“真正共同体”中,每个人是自身的主宰,以个体身份参与联合,在联合共同体中真正获得自由发展。“真正共同体”是马克思所向往的社会存在方式,但它不可能自然生成,也并非一蹴而就,从“虚幻共同体”到“真正共同体”之间存在的最大障碍是私有制的存在,只有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被彻底消灭,生产力摆脱生产关系的束缚得以大力发展,人才能自由地发展,不再受物的奴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以全人类共同的命运为关怀指向,追求构建合作共赢的未来新社会。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一种激励人类合作共赢的理念导向,在价值旨归上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高度契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追求人类共同进步和发展的世界情怀。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学理基础。马克思立足于人类现实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揭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规律,创立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孤立状态”。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尽管世界历史缘起于资本主义发展,但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世界大同。当人类社会真正发展进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所构建的时代,其核心命题就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在当今世界,一方面个别资本主义大国推行逆全球化,民粹主义思潮开始兴风作浪;另一方面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主动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国家之间的互惠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的趋势越来越强。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呼唤,强调:“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基础上思考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本身的逻辑使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基础,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提出的新话语体系,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共鸣。马克思认为,大到整个人类社会,小到每个工厂,都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共同体。在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生产资料的全球化配置,世界资源的全球共享,劳动力的快速流通,预示着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社会共同生存、共同生产的方式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发展实际相结合,是对世界交往理论的发展,更是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是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中国判断。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逻辑
当今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每个国家都在寻求一条最好的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为人类的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方案,其不但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全人类的命运早已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为如何解决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指明了方向。
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文明未来的科学理性思考。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已使各国人民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当然,发展成果是需要共享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上的所有风险也是需要人类来共同承担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演变成为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无一幸免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在世界经济高度融合的今天,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早已经成为必须相互依赖才能更好生存下去的共同体。因此,不难看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以经济全球化为实践基础,对世界发展实际经验进行的科学分析和总结,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国家,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努力,特别是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领域内不可或缺的一股强大力量。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它不仅让中国走向了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了中国。正是因为敞开了国门,吸收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成果,中国经济和各方面实力才能够得到迅猛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将在构建和谐的世界环境、促进各国之间友好互助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不单单体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在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将更进一步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同时也鼓励全人类共享世界发展成果,从而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展现了中国包容并蓄的大国姿态,体现了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的担当精神。中国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和平稳定、安全友好的地区和国际环境,这也是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真正地打破了以往各种“同盟”在国家和地域上的界限,着力打造一个将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作为制高点的、不具有任何“排他性”的利益共同体。这一理念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声音,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出的中国方案,凝结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展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的胸襟。“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实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也将不同文明间的包容和交流提升至新境界。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文化逻辑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根基,同时使得中华儿女的价值理念打上独特的民族烙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扎根中国大地,是中国智慧的重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秉持的“天人合一”“义利统一”“和合共生”“世界大同”等理念构成了其思想文化的根源和基础,集中反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理念,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先哲观察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根本原则。在中华儿女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这一理念被自觉内化到社会生活,并逐步扩展到中华民族与他国的交往联系中,为中国处理外交关系提供了重要哲学参考。当前,全球性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国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同时,始终不忘承担大国的历史责任,积极呼吁世界各国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应对全球治理难题。
“义利统一”的伦理准则。儒家的主流思想讲求义利的辩证统一,将“义利合一”作为立身处世的价值准绳,深刻影响着历朝历代治国理政之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积极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还时刻牢记国际道义,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为世界贡献“一带一路”等中国方案,帮助各国共享发展成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道义责任与互利共赢的完美结合,包含着东方大国将人类大义和世界大利相统一的正确伦理选择。
“和合共生”的文明理念。中华文化追求“和为贵”,强调和谐统一,但这种统一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见解,“和”本身就是差异性、多样性的统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儒家“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开放性理念长期根植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中,成为支配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原则。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与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化交汇融合,消除冲突,从而实现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的良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是倡导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全世界人民共享文明发展成果,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等理念的现代表达。
“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传统文化“天下一家”大同理想的创设、演绎与传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积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强调:“我们应该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命运的历史思考,彰显了中国传统“兼济天下”的情怀,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其作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并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智慧,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增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话语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发展趋势,积极顺应时代潮流,立足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迎接全球挑战、谋求共赢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伴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引领世界各国真正将合作共赢、权责共担、包容互鉴的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携手解决全球性难题,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杨建新、徐双俊、阎丽丽,分别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觉、实践创新与国际影响研究”〔17BKS15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