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指明路径

2019年05月07日 09:38:12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王义桅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这为我们指明了“一带一路”向哪里去,描画了美好发展前景。

  通过中国高水平开放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推进并改革多边主义、全球化、全球治理

  将自己发展好,进而造福世界,这是中国人民通过“一带一路”展现出的美好愿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众多参与国对“一带一路”的信心,实际上源于对中国的信心,对各自发展的期盼,对美好未来的信念。第一届高峰论坛讲“一带一路”从哪里来,第二届讲“一带一路”向哪里去。第一届强调发展导向: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第二届强调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推动“一带一路”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绿色、廉洁、数字“一带一路”。第一届讲问题导向——和平、发展、治理三大赤字,第二届讲目标驱动:通过中国高水平开放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推进并改革多边主义、全球化、全球治理。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看点:

  第一,通过中国国内的高水平的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打的比方,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最大的看点就是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的发展。这也是中国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国内的发展建设已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一带一路”自然也应走上这条路。二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参与,合作标准也会水涨船高,就像当年英国加入亚投行一样。如今,“一带一路”不仅仅是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的复兴,不仅是双边合作的叠加,同时也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合作新平台。向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好“软联通”问题:会计准则、税收、法律、仲裁、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对接都是可以开拓的方向。其次要解决好“信任”问题:不是不信任中国,而是可能不信任第三方。比如非洲曾是法国的殖民地,中国想在那里与法国进行第三方合作,就要想办法说服非洲朋友,增强信任。

  第二,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带给世界的最大改变是,用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理念,让零散分布的国家、各区域的一体化联动起来,有利于解决世界发展的“碎片化”问题。正如中国脱贫致富的经验那样,要致富,先修路。世界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新的方向。动力在于互联互通,而不是保护主义;方向就是聚焦实体,让世界经济脱“虚”向“实”,让几十万亿美元投到存在资金缺口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干“正经事”,造福广大民众。各国应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中国是推动互联互通的关键桥梁,将通过自身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宣布,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好比是一件雕塑,中国与各国一道搭好骨架,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填进来,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景描绘起来,渐成艺术杰作。“一带一路”相当于一个品牌,它源于中国,但它的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它首先主张各国命运自主,实现自己的工业化;同时又强调各国命运与共,通过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分享成果;最后,它的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平等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治理。

  第三,随着越来越多发达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越来越多边化、机制化,体现在绿色“一带一路”、廉洁“一带一路”、数字“一带一路”建设,跨境经贸合作园区分论坛设计,更多强调国内外私人资本的参与,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上。中国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倡导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同时尊重各国法律法规。中国明确提出,欢迎多边和各国金融机构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鼓励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通过多方参与实现共同受益的目标。

  第四,现在相对于第一届峰会来讲,国际社会面临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压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的建章立制,推动了WTO的改革和全球化的深入、可持续发展,显示中国对多边主义、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坚定支持和改革设想,有助于打造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网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什么要提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键重在伙伴,伙伴是强调平等的、独立的。希望每个国家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每个国家都要成为自己。原来像美国的联盟体系是依附型的,殖民体系更是如此。那么怎么样让他们成为互联互通的伙伴呢?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解决被联通的问题,很多国家和地区是通过别人联通在一起的。比如两个接壤的非洲国家首都不能实现直航,而要绕道法国巴黎。二是联而不通的问题,物理上相联系但彼此之间有心理距离。三是通而不联的问题,心理上相通但物理上没有联系。早在张骞通西域时就到达乌兹别克斯坦,但是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崇山峻岭,交通非常不便,所以我们修了卡姆奇克隧道,天堑变通途。解决这三个问题,有助于实现全球互联互通,实现横向的全球化、包容性的全球化,解放生产力。就像孔子说过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各个国家都要成为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首先做到命运自主。其次做到命运与共,本来就是相互连在一起的。最后是命运共同体。这些都是通过全球互联互通伙伴网络来实现的,解决碎片化、保护主义的问题,改变体系上的不包容、观念上的不开放等现象,共同创造人类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各文化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共同探索的想象,未来共识的凝练。

  一句话,各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世界的期盼,寄托于“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出的互联互通新行动方案,为推动“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规划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蓝图。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生活观察给我们很多启示。某一品牌的相机不行了,打败它的不是其他相机,而是智能手机;某一方便面也不行了,打败它的不是另外的方便面或其他同行竞争,而是新的业态——网购。“一带一路”正在催生中美欧大三角的文明创新。

  有人误将“一带一路”当作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或TPP的战略,其实这是冷战思维作怪。“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并不局限于沿线国家,也包括相关国家。项目也许在沿线国家,但标准、规则、资金、技术、人才是全球性的,美国企业、美国人和美元已经大量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比如马六甲皇京港建设,美国公司投了百亿而中国公司投了三百亿马币,亚投行用的也是美元。因此,美国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事实上的参与国家。美国是世界所有国家的邻国。

  “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前期工作中国多担当了点,因为国有企业在基建领域具有优势,西方企业参与不多,这可以理解。中国建设开发区,筑巢引凤,西方私人资本和私企纷至沓来,共同开发“一带一路”大市场。

  “一带一路”是人类的大创新,克服了传统创新陷阱:美式节省劳动力型创新、欧式节省资源型创新,摧毁了南方国家的比较优势,形成创新陷阱;同时超越创新悖论,即以创新名义圈钱,导致富者更富,穷者更穷,有增长无就业,人工智能驾驭不好的话可能加剧这一趋势。民粹主义兴起充分揭示了政治-经济悖论:政治是地方性的,经济是全球性的;政治是周期性的,经济是长周期的。“一带一路”试图消除之,着眼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利于引导有关国家投资实体经济而不再继续制造金融泡沫。“一带一路”推行包容性创新,超越传统大国博弈,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新文明。

  中国是一种文明型国家。“一带一路”绝非重复西方列强近代的权力政治,而是开放包容的,主张共商共建共享,开创国际合作新模式。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标签 - 一带一路,大国博弈,TPP,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