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是全世界作家的共同愿望

2019年05月09日 22:38:25
来源: 中国作家网 作者: 宋晗 虞婧

  探索人类复杂而微妙的心灵密码,是全世界作家共同的事业与追求。各国作家都期待通过跨越文化与语言差异的文学交流,为自己的创作带来异质的经验和新的可能。在桂子飘香的仲秋时节,鲁迅文学院迎来了来自叙利亚、希腊、意大利、美国、秘鲁、克罗地亚、哥伦比亚等7个国家的8位作家,他们将在这里参加为期35天的第三届国际写作计划。9月21日晚,国际写作计划在鲁迅文学院举行开幕式暨作品朗诵会。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并致辞。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致欢迎辞。活动由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主持。鲁迅文学院第35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第13期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学员和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联办2018级研究生班学员参加活动。

  铁凝代表中国作协向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他们在中国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她说,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鲁迅文学院承办的国际写作计划,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两届,已有来自16个国家的19位作家完成了在中国的深度文化体验,他们驻扎在鲁迅文学院,和中国作家一道,通过研讨、参观、交流的方式,留下了珍贵的生动记忆,并写下了许多深情的文章。参加国际写作计划,可以使各国作家们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历史与新时代现实生活的变化,以及历史古都与国际大都市的碰撞,能听到、看到、感受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蓬勃的发展力,相信这一切,都能开拓和放大自我的生命体验,以更大的格局、以文学的视角,来关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是全世界作家的共同愿望,文学为我们的心灵相通架起了金桥,让我们共同感受到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灿烂文明,为我们的互融互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铁凝谈到,当世界拥有了开放与合作,距离便不再遥远。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历来追求和睦、爱好和平、倡导和谐,“亲仁善邻”、“协和万邦”,造就了独树一帜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饱含“仁”、“爱”、“和”的基因。中国自古就认识到文化交流需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道理。在当下中国,保持着对和平、仁爱、天下一家等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当下世界,各国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尤其在文化方面,大道致远,海纳百川,既要把握不同国家的文明要平等交流、共同进步,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而文学的力量,将永远是一束不灭的火焰,它超越了民族和国家,是永不枯萎的精神动力,它启迪智慧,呵护真善美,打动心灵,照亮生命的前途。

  吉狄马加介绍了鲁迅文学院和国际写作计划的基本情况。“不同国家、不同创作领域的作家们相聚在鲁迅文学院,分享创作经验、增进情感沟通,强化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夯实了中外文学交流的新平台,也为增进中国作家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优长搭建了友谊的桥梁。”吉狄马加谈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卓著的成果,自此确立了开放学习的姿态和对不断进步的渴求。本届国际写作计划,我们将以包容谦虚的姿态和坦诚饱满的热情与各国优秀作家进行真挚的文学对话,对文学创作的世界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样高水平的文学交流,将激发出更加多样的文学表达、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文学镜像、传递出更加生动的文学感受。“我希望诸位外国作家朋友在鲁迅文学院交流期间能收获和中国作家的友谊以及有关中国文化的独特体悟。”

  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美国作家杰夫 惠勒、鲁迅文学院第35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孔亚雷代表中外作家发言。两位外国作家不约而同用中文向大家问候“你好”。阿多尼斯向鲁迅文学院表示诚挚谢意,并向中国作家鲁迅表达了崇高敬意。他在富有哲思的发言中谈到,文学,尤其诗歌,关乎自我和他者的存在与命运,创作中的他者,不仅是读者、对话者或者消费者,而是构成自我的重要元素。他者即自我,在阿拉伯文化中很多将自我与他者视为一体的表述,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无论大家有怎样的文化、宗教、民族背景,都共处一个友谊的天地。诗歌作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人类情感表述,能够超越抽象理论以及遥远的时空,将不同时空熔铸于人与人相亲相近的崇高瞬间。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杰夫 惠勒略显激动,他怀着极高的热忱来参加这次国际写作计划,他说,无论来自哪里,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就是探索人类的情感。正是这些情感将我们所有人联系在一起。作为作家,我们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文字,与读者建立起共鸣。我们用的是什么语言,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所分享的情感将我们彼此联系起来,将我们与所创造的角色联系起来。中国作家孔亚雷引用普鲁斯特所言“所有真正的写作都是一种翻译”。他谈到,自己既写作也从事文学翻译,不管是写作还是翻译,不管是诗歌还是小说,不管我们使用何种语言,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在做同样一件事,那就是竭力展现人类最深层最本质,因而也是最共同而普遍的心灵图案。

  在随后的作品朗诵会上,各国作家用各自的母语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或小说片段,这些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交汇在同一个时空,获得了崭新的艺术魅力,也给现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

标签 - 鲁迅文学院,铁凝,互鉴,作家协会,文学交流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