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深刻,是包括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精华,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和运用提升到了新高度,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开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规律,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新时代宏伟蓝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和事实反复证明,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两个必然”至今没有过时,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既不能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这一系列重要思想,都是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主体力量。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求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民族抱负、世界责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实际、回应时代课题,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科学回答了改革开放等重大理论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已有40年历史了,有的人对改革开放有没有尽头,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解答了这些疑问,深刻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也就是说,改革开放是没有尽头的进行时。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始终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的改革,也必然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全过程。通过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用“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抉择”来形容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用“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来说明改革的长期性,是完全正确的。否定改革开放的重要性、长期性,思想僵化,故步自封,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说,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问题上,我们要增强政治定力,坚守政治原则和底线,决不能把改革变成“改向”。历史教训表明,不实行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所谓“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而且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智慧光芒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与方法认识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充满哲学底蕴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比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一切工作都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坚持普遍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构成的统一整体,提出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治党治国方略;坚持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这一重要观点,要求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主张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关键,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风廉政建设抓关键少数等重大论断;坚持新时代主要矛盾“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既要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要在继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又要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坚持“和而不同”的辩证观,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努力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样的新观点新论断还有很多,所以说,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也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新发展。
(执笔人:吴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