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长江经济带?

2019年09月10日 14:53:53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李伟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以持续的强劲动力来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战略意义。三大基因决定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可持续的强劲动力。

  首先,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来自于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运用。

  纵观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规律,经济发展总是由点到(轴)线,再到带到面,以极化发展开始,以区域均衡协调或一体化为终。

  早在80年代国内经济学界就已经认识到,并提出来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点-轴-带发展构想,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T型格局,改革开放40年来逐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成为继沿海经济带之后的经济发展先行区,将是支撑21世纪中国经济成长的轴线和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区域。

  今天,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更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新内涵。习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流域经济之首,区域均衡的内在动力强劲。

  中国有黄河、长江、珠江、淮河、海河、辽河和松花江七大流域经济带,人均GDP均突破6000美元,处于中等发达水平以上,GDP总量占到全国的98%,其中长江经济带占到40%,具有强大的经济腹地和内部经济联系。

  但长江经济带人均GDP仅排第6位,不均衡不充分突出,还有巨大的流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空间和动力。加快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决不是拔苗助长,而是顺势引导。

  其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来自于对世界形势变化的长远布局。

  当前传统国际贸易规则和秩序风雨飘摇,可能发生剧烈变化,沿海沿江开放经济区需要未来新规则新目标的指引。

  虽然中国经济已经习惯于上一波全球化浪潮,但当前逆全球化的潮流汹涌,中美贸易战激烈,传统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径已经难以为继,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开放体系,促进对内的纵深发展恰逢其时。

  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不是心血来潮、一时之需,而是全面布局、未雨绸缪、不断完善,不断加码升级。事实证明,长江经济带强动力高质量发展是高瞻远瞩的,是应对世界形势急剧变化的长远布局和高明的招数。

  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就在谋篇布局,以内陆开放,沿边沿路沿江沿海开放应对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思路和政策逐步定型,日益明确。

  2013年,党中央就开始调研布局长江,2014年启动《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2016年开始建设实施,定位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经过2年紧锣密鼓的建设,打通了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区域统一通关等制度环节,基本具备了承载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由沿海向内陆纵深发展,向经济腹地和纵深发展。这也是新时代新要求新内涵新格局。

  第三,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动力还来自与新旧动能转换目标的高度契合。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动力还来自发展目标的与中央新旧动能转换的目标高度契合,率先消除区域不平衡不充分。一是空间的整合,这里既是东中西三大区域梯度衔接,也是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合理布局分工,还是大城市带大区域,加快发展一批区域性大城市、卫星城市和特色城镇,必将形成多层次城市发展格局,实现长江流域深度整合。

  二是产业整合。利用便捷的水陆交通联系网络,促进东西部产业承接转移。重点在改善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促进更高的投资增长速度和更优惠的政策措施等,持续向这些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

  三是投资消费整合、发展和生活整合。以民生为发展目标。比如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既是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又是居民长远的消费福利,实现了跨越式福利改善。促进后发地区的平衡充分发展,实现了发展目标和过程的统一,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进一步提供更好更均衡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

  四是高质量替换。

  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发展带动的增长,更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替换低质量。包括微观产品质量,工程和服务质量,以及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全长江流域通行的高质量制度。做到精准供需,智能柔性。高质量发展必然也要求高效率、高附加值、可持续性、包容性的发展。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转向共享发展、充分发展和协同发展。

  在空间整合、产业整合、投资消费整合、体制整合目标的过程中,必将进一步释放发展动力。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标签 - 区域均衡,长江中游,长江流域,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动能
网站编辑 - 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