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9年09月19日 13:29:51
来源: 宣讲家网 作者: 周宏春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生态,是自然界存在状态;文明,是社会进步状态。人是生态文明主体。人对自然界是有作用的,即创造了社会文明。人依赖自然而存在。依赖什么?从不同角度看自然界,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从资源角度看,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都属于自然资源。人类为了生存,最早使用的自然资源包括树上的果子等。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特别是工业化以后,人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了巨大财富。但也因为开采矿产资源,对自然产生了破坏。国际上相关研究发现,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些文明已经消失了。

  什么是生态文明的标志?主要包括天蓝、地绿、水清和人的幸福感。从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天空灰霾、河水污浊不是生态文明。第二,植被茂盛并不代表就是生态文明。从地质学角度看,中生代植被茂盛,但没有历史学家把这个时代看成是文明时代。换句话说,植被茂盛只是生态文明的表象,是不是文明时代取决于人,需要人的行为文明。这是生态和文明的关系。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二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的原则,三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生态文明体系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二是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三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四是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五是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核;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生态文明的宗旨要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是生态文明的系统思想;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点要求:一是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二是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三是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四是要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五是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2019年1月,我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从学理上详细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其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一是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二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三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共识,四是我们党对实践的探索和认识的升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核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提出的;其二,环境是民生,这是从实际出发的。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如果说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基本能够实现,那么生态良好就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是从实际出发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思想再进一步细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从自然角度看,就是山水林田湖草;其二,从全球角度看,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原则包括:一是坚持发展与保护统一;二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三是坚持点面结合、长短结合;四是在经济措施上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五是主动作为与国际合作结合,这一点主要是从应对气候变化角度来看的。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有哪些制度安排?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自然资源有偿使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自然资源资产生态补偿、中央环保督察等制度。从现有制度的出台看,自然资源部负责管理资源。资源开发中可能产生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谁来监督?这是生态环境部的职能。此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由自然资源部管理。上述每个部门都有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任务,并且明确了目标,确定了不同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还要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一些解释。这句话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山”是有价值的,但是在经济发展、人类文明的不同阶段,人们的保护意愿是不同的。如果说金山银山是短期的,那么绿水青山就是永久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三段论”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对应来看,主要有三句话:第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第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第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果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展开说,把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登山前是平台期,一般是经济欠发达时期,这时人们认为绿水青山“不能当饭吃”,想要“砍柴烧”;登山中,由于饿怕了会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到了山顶人们回过头来看,发现山水的美轮美奂,于是想要采取可持续方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对我国的现实意义是,在贫困地区,产业是基础,但发展不能走污染环境的道路,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重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党章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要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两方面讨论生态文明推进的重点。

  (一)资源节约是环境保护的根本措施

  为什么要节约资源?中国古人就认识到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需求往往是无限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指出,2018年8月1日人类已经用完本年度可再生资源总量。因此,我们应该节约能源、资源、土地、水等一切可以节约的资源。当然,节约是有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节约,考虑要不要做;第二个层次是减少生产过程,优化生产工艺;第三个层次是把合适的材料用到合适的地方。未来,我们会提出“四倍跃进”。资源集约,实际上是怎样做到事半功倍。

  我们对节能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联合国强调,节能是“第一能源”。我国节能的重点领域包括工业、建筑、交通等方面。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指导方针。节约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是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荀子·天论》中就有“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的判断。这是我们关于节约很早就有的说法。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因此,节约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理念,也是具体做法,要体现到每个人的生活中。

  新时代的工业节能与推进重点是什么?节能工作推进重点在两头。一是方向性问题。思路决定出路。从总体情况看,我国单项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并不大,有些还是国际领先的,但是综合能效还有较大差距。进行系统优化是一个方向。二是加强管理。对能源分级、分质利用。一些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通过优化等使能源效率得到迅速提高。

  怎样实现建筑领域的绿色发展?在土地利用方面,要符合生态功能区规划,依山傍水;在建筑楼宇方面,要有绿色建筑与东方特色;在建筑材料方面,要综合利用,增强责任制;在生活环境方面,要天蓝地绿水清、宁静和谐美丽。住宅、办公楼的环境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一是温度适宜,可以通过供暖、空调来解决问题;二是湿度适宜,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除湿解决问题;三是亮度适宜,可以通过照明调节解决问题;四是气流,要通风;五是安静条件,要降低噪声。这是未来建筑物升级的方向。

  (二)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变废为宝。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格林美武汉分公司时,提出了要“变废为宝”。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也非常关注资源综合利用问题。循环经济一端是废物,另一端也是资源。

  资源综合利用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比如,印染、纺织等排下来的水是脏的,但这些废水又包含木质素和纤维素;把它们提取出来变成资源,这个过程就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原理是物质代谢、过程耦合、要素共享,具体表现形式是效仿食物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科学原理上主要有三种类型:从产业链角度看,上游废物变下游原料;从空间角度看,可以形成废物交换俱乐部,当然不同行业间也有不同表述,比如能源、化工、供热、环境可以一体化;从园区布局看,便于废物交换和资源共享。也就是说,物质可以循环、资源可以共享、服务可以循环,这是循环经济的三种类型。

  (三)环境保护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是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分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从人们的直观感受来说,就是天在变蓝、水在变清、地在变绿、环境更宜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比如,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8年9月3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出台《“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这些规划、意见、行动方案都给当前工作指明了方向,规划了重点。

  下面我们讲污染防治攻坚战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是对雾霾的防治。雾霾天气的形成包括三方面原因:地势问题,比如洼地;气象条件,比如降水少、风速小、地表湿度高、逆温层存在;污染物排放超过大气稀释容量。这三个条件碰到一起,就会形成雾霾天气。雾霾防治的重点地区是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减少企业排放;大力推进散煤治理,整合不同热源,进行智能化管理;调整货车运输结构;强化国土绿化;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

  从运输结构调整来看,一是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包括从以公路运输为主调整为以铁路运输为主、大力发展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二是加快车船结构升级,包括大力淘汰老旧车辆、推进船舶更新升级;三是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四是强化移动原料污染防治,包括非道路运输机械船舶污染防治和推动靠港船舶、飞机使用岸电。通过能源结构调整、运输方式调整,改变运输产生的污染问题。

  第二,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减少污染严重水体和不达标水体。具体来看要解决五大问题:一是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二是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三是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四是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五是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黑臭水体问题。黑臭水体怎么治理?可以采取水处理厂或者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等方式治理,当然,最好的还是采用膜技术治理。但是,现在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排放的污水与地表水水质标准不一样。因此,生态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小的地区,水处理厂排出来的水必须提高标准,很多地方对此已经提出了要求;水源地上游的水处理厂排放出来的水必须提标。还要考虑相互协调的问题,要对供水、排水、水处理以及中水利用等统筹考虑。现在还有一些大城市在建设海绵城市,让降下来的水渗到地下。

  第三,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解决土壤污染核心是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水、空气中的很多污染物最后会落到土地上,成为土壤的污染源。因此,净土保卫战提出了以下重点内容:一是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比如移土、用化学办法改良、用生物办法种草等;二是强化固体废物的处理,特别是对有毒有害废物的处理;三是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上海、北京等城市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四是“无废城市”建设,做好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城市垃圾的处理。

  如何建设“无废城市”?首先要掌握“无废城市”的概念。“无废城市”,不是说城市没有废物,而是说城市里的废物对人、对环境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对于建设“无废城市”,我提出了32个字:源头减量、回收有网、转运有序、综合利用、无害处置、管理有方、大家动手、美丽城乡。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环保督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在《中国经济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持续深入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到了环保督察对经济发展影响的问题。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因为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环保督察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争论较多,有人认为环保督察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我认为,环保督察对经济发展是有影响的。需要讨论的是,如何让积极影响最大化、让消极影响最小化。那么,环保督察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什么?环保督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业技术进步。当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各地也有所不同:如果一个地方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和体量比新增产能和体量大,经济增长速度会降低;如果一个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多、新产业新业态多,经济增长速度不仅不会降低还会提高。环保督察对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当然,从政策设计来看,中央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走样问题:如“一刀切”关停企业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增大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受“去煤化”影响,各地盲目推进冬季供暖“煤改气”,导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迅速攀升,影响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禁止采沙”导致泥沙类建材价格大幅上涨,增加建筑成本;而如不疏浚长江、黄河的“地上河”段,一旦发生洪水就存在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隐患。当然,我们在调研过程中还碰到了一件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没有道理的事情:有人说,在沿江、沿河地区,化工企业必须向内搬,但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也就是说,即使它向内搬一公里,它的排放就达标了吗?我们考核的指标是排放达标,而不是离河有多远。总体来看,环保督察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不应异想天开拍脑袋、搞“一刀切”,要经过科学评估。

  第四,低碳发展与气候变化应对。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质是应对气候变化。低碳产业中包含很多内容:传统能源应该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地利用,要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同时还要提高用电比重;发展可再生能源,现在新能源浪费率下降了,转化率提高了;发展低碳服务业,解决好碳资产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等问题。

  第五,山水林田湖草与生命共同体。无论是治理、保护,还是生态产品供应,都要有系统设计,从实际出发,不能什么都“一刀切”。有人和我讨论这么一个问题,沙漠是不是都应该种树种草?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无论是种树还是种草都需要水,但有些地方就是没有水,种一棵树的成本非常高,这个情况怎么办?我们必须提高森林草木覆盖率吗?实际上,荒漠本身也是一种自然状态。我们是要尊重自然规律,还是必须多种草?这也需要从实际出发,经过科学认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经济规律,才能真正建设好生态文明。

  与生命共同体有关的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另一个新的概念——生态产品。大自然提供的生态产品都包括什么?洁净的空气、干净的水、蓝天白云等。这种生态产品现在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人类投入了劳动的是不是也叫生态产品?比如农产品、林下经济、水产品、海产品等,我认为高质量绿色有机产品都应该是生态产品类型。同时,利用生态产品还能发展当地经济,包括发展旅游业、卖生态产品等。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提出“四个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考虑的重点。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第一,污染防治要避免被传统思路锁定。环境污染防治要避免传统思路,不能“穿老鞋走老路”,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传统防治技术思路是,将污染物的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现在要进行思路到技术、政策和制度上的创新。现在看来,垃圾处理成本越来越低。当然,我们还要避免污染治理的碎片化。治理碎片化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每块治理都要投钱,如果把这个产业链连起来变成一个产品,这就是循环经济的思路了。同时,还要有“水处理概念厂”,减少药物投放量和能源消耗。以后,还可以把水处理厂作为一个景观,让大家旅游参观。

  第二,工业化和城镇化中的生态设计。生态设计可以用在城市中,也可以用在工业生产中。生态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包括: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紧凑城市、可持续城市;从建筑物角度来看还有很多认证,比如绿色认证、LED认证等指标体系。从工业上看,生态设计主要是解决减材、去毒、降碳问题:一是减少材料利用,二是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利用,三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第三,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科技创新有很多内容,包括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煤炭为基础能源,出现了蒸汽机、印刷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能源是电力,制造的核心是内燃机,出现了电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能源是新能源,出现了3D打印、物联网。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创新,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建立大数据基础。通过大数据基础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要什么、推进什么、解决什么。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大家已经明确,那么做什么、怎么做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现在,一些电商把农村和城市有机衔接起来,做有机食品从地头到餐桌的溯源,这对生态产品消费非常有意义,也能改善农村落后面貌。

  第四,环保产业与循环经济有机结合。例如,可以将城市污水处理、污泥产生沼气等联系起来,也可以将垃圾处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河道清淤等联系起来,形成环保、新能源一体化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前面讲到,应该把供水、排水、水处理、中水利用、城市防洪、海绵城市建设等相关因素都串起来,这样一来既能减少中间交易成本,还能形成产品,形成产品以后就能挣钱。循环经济是生产产品的,这样就可以花更少的钱改善环境质量,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点,用尽可能少的资金投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这是民生问题,也是未来非常需要的事情。

  第五,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环境是公共产品,当然需要政府。政府的作用是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进行监督检查等。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按照市场规律推动经济转型,研发技术,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企业建在什么地方有规律。企业布局一般是要靠原料、靠市场、靠企业。比如,矿产资源多的地方就能发展成资源型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很多城市建设了钢厂,钢材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工业余热可以用于职工洗浴、供暖等。一个企业的原料可能是其他企业的中间产品,而它的产品可能也不是终端消费品,于是企业之间就形成了企业集群,企业靠在一起进入园区,可以减少中间产品的运输,减少交易成本。与此相关的,在区域经济中还有一个概念叫“梯度发展”。有很多产品不能进行远程运输,特别是水泥、建材等。现在,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没有办法运输出来,也是因为运输成本太高。这是“梯度发展”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第六,形成生态文化与绿色消费风尚。前面说到政府、企业,当然还有公众。公众有两个问题:一是社会氛围,其中包括生态文化,比如节约、垃圾分类要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二是绿色消费。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需要在穿衣、饮食、居住、出行、旅游、物品使用上有节约意识,要有绿色消费意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要考虑到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两部分内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应该成为我们的意识,成为我们的行为自觉,也是生态自觉。

  今天我主要讲了如何长期、持续、深入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一部分讲了什么是生态文明;第二部分讲了生态文明推进的重点,核心是两大块内容,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第三部分讲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地做,就是抓住本质;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地做,就是久久为功;重复的事情要创新地做,就是推陈出新;创新的事情要用心地做,这样才能一枝独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建设美丽中国,也要永续发展。永续发展涉及资源、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资源和环境属于自然界,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和支柱,要协调好这些关系。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巡视员、研究员  来源:“宏春观察”微信公众号(摘编自宣讲家网站)

标签 - 生态文明,推进重点,对策
网站编辑 - 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