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长虹:共同抓好大保护 协同推进大治理

2019年10月29日 15:36:07
来源: 中国城乡金融报 作者: 苗长虹

  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脆弱区、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区域。黄河流域地区面临着绿色转型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和增强发展可持续性等诸多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但是,对于黄河的认识,不仅要强调黄河的自然河流本身及其具有的重要生态功能,也要突出黄河所孕育的文明形态及其所展现的文化价值,更要强调黄河所流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受黄河影响所产生的区域差异。基于此,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对黄河生态、文化和经济进行一体化统筹考虑。

  谋定千秋大计事关民族复兴和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对解决特定区域重大问题提供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支撑。

  在新时代,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难点区域,其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凝聚了中华文化精髓,见证了中华文明发展史和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变迁,绘就了绚烂缤纷的历史图卷,是展示中华文明和增强文化自信的无法替代的载体。中华文明的历史辉煌,黄河文明居于核心地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离不开黄河流域的有力支撑。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在东西差异的基础上又呈现出南北分化的新态势。在经济增长“南高北低、南强北弱”的新形势下,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相比,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亟需在国家层面对全流域及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以破解新时代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持续发展所面对的诸多重大难题。因此,构建与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并行、能够支撑黄河流域东中西互动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经济、文化带,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既是有效完善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也是黄河流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紧紧跟上时代步伐的急迫需要。

  建设“两区三带”要在协同发展上下功夫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重点加强以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流域多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示范区、黄河生态带、黄河经济带、黄河文化带为主的“两区三带”建设。要在全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上下功夫;要在科学调控水沙关系、人水关系上下功夫;要在因地制宜、全流域联动上下功夫;要在流域生态经济文化一体化统筹推进上下功夫,让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多民族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建设流域水生态文明示范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是黄河流域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方面,应在充分研判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加大“节水”力度,从农业结构、作物品种、耕作技术、灌溉技术、节水体制等方面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着力发展节水技术、节水工业和节水城市,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建设流域多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示范区。黄河流域涉及九省区,自然条件悬殊,少数民族众多,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带。要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为重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铸牢黄河流域多民族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黄河生态带。要树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一盘棋”思想,根据上中下游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采取对应的保护治理措施。对于上游的河源区、河谷区、河套平原区和鄂尔多斯高原区,应大力实施水源涵养工程,降低风沙侵害;对于中游的黄土高原、汾渭盆地和太行山区,首要任务是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发挥河道生态功能;对于下游的冲积平原、鲁中丘陵和黄河三角洲,应该实施河道整治工程稳定河道,加强河口地区的鸟类、植被多样性和湿地的保护。

  建设黄河经济带。根据流域内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明确在生态保护、现代农业发展、人口产业集中等方面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和城市群,积极培育黄河流域的经济增长轴线和核心区;大力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

  建设黄河文化带。加大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力度,强化黄河文化价值体系的整合提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黄河文化价值体系。

标签 - 黄河流域,共同体意识,水资源承载力,城乡金融,共同繁荣
网站编辑 - 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