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它由13个部分组成。这13个部分如何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独有的“中国制度”?“中国制度”有着怎样的优势和特色?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中国制度”十三讲》,邀请权威专家解读“中国制度”。第二讲: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主讲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特邀监察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3个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中重要的内容。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马怀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法治体系日趋成熟和定型,法治国家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未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征程中,特别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法治体系建设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实践中如何来落实这一项要求?
马怀德:应该从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四个环节,四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还是要坚持科学立法,其次要严格执法,同时还要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只有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上都能够做到厉行法治,能够有效地推进法治,那么我们一体建设和共同推进才有可能实现。
马怀德认为,法治体系在实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中,起到的是重要骨干工程的作用。
马怀德:因为所谓制度是一套规则体系,更多的是静态的东西。如何把制度优势转化成一种治理效能,主要还是要靠法治,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让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另外一方面要把制度运行好、执行好,要尊崇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树立制度的权威,让制度通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转化成治理效能,最终为实现建设现代化法治强国做出努力。
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马怀德说,这抓住了当前法治建设的难点和痛点。
马怀德:法治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所以如何能够确保法律法规,包括党内法规的有效实施,是当前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这次四中全会提出就是要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健全法律实施的有效机制。同时对法律实施中的比如不作为、选择性执法、滥用执法权力……对于这些现象要加强监督,有效的改革,解决这些当下的问题。
马怀德分析,虽然宪法的权威日益提升,但是宪法的实施,特别是全面实施,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的空间。同时,立法中的针对性不足、质量不高、操作性不强、立法不及时的问题也是制约法治建设发展的因素。
马怀德:比如对于合宪性审查制度的落实问题,就应该有相应的制度和机制的安排。对于社会上的违宪违法问题,如何加以纠正,也需要制度性的安排,这也是未来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一个重任。要在体制机制上想办法尽快地提高立法的质量,确保立法能够在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让立法真正的成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成为人们行为的唯一准则。
四中全会在部署未来的法治体系建设的任务时,首次提出“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的概念。
马怀德:之所以强调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就是因为考虑到我们无论是在立法、执法,还是司法各个方面都可能存在,也可能出现过由于制度不健全、立法不公、执法不公、司法腐败、制造冤假错案、滥用职权等这些行为,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影响了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所以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建立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
马怀德说,这意味着社会公平正义,需要法治保障,而这种保障又是全方位的,体现在立法、体现在执法,也体现在司法方面。
马怀德:最重要的就是要营造全社会尊崇法治,严守法治的这样一种社会制度氛围,从而确保我们全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够通过法治予以保障。这应该是这次四中全会在部署法治建设领域里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但是仅仅有制度是不行的,而需要全社会增强制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