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兵:学习《共产党宣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2019年11月26日 11:31:25
来源: 宣讲家网 作者: 刘志兵

  摘要: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恩格斯诞辰198周年,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一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来重温《共产党宣言》,对深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使命、永远不懈奋斗非常有意义。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也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恩格斯诞辰198周年,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一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来重温《共产党宣言》,对深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使命、永远不懈奋斗非常有意义。我主要跟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共产党宣言》的产生背景、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的产生背景

  《共产党宣言》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用德文正式印刷出版。当时出版的这本小册子上还没有印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1850年英国宪章派机关刊物《红色共产党人》刊载第一个英译本时,杂志编辑才在序言中第一次指出了作者的名字。

  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写这本书,不是作为一般的政论性著作,而是受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撰写的党的纲领。

  《共产党宣言》的正文由一个简短的引言和四章构成,近2万字。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本章开门见山指出:自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也是贯穿《宣言》的一条红线。通过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得出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必须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主要是:揭示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进而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任务,阐明了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根本道路。《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不谋求任何私利;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其最终奋斗目标是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首先是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后利用自己的政权,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后,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随着社会的充分发展,当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消灭以后,国家逐渐消亡。到那个时候,“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即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主要是,揭示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假的社会主义学说,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指出其理论要害、社会根源、阶级实质和最终被淘汰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的界限。

  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主要是,阐明共产党对其他政治派别和革命运动的策略。

  《共产党宣言》最后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全文最后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响亮的口号作为结尾。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72年到1893年的21年时间里,先后为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写了7篇序言,其中,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1882年俄文版序言,是由两人合写的;后5篇序言因为马克思逝世,是由恩格斯单独撰写的。这7篇序言主要是,回顾了《共产党宣言》同国际共运结合的历史,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共产党宣言》阐明的基本原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历史和理论的尊重。正如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说:“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但是《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以序言的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丰富发展。这样,7个序言也就构成了《共产党宣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学习研究《共产党宣言》,必须要把正文和7个序言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共产党宣言》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阶级根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是适应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个背景条件:

  (一)工人运动实践取得长足进展,呼唤科学的理论指导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西欧、北美许多国家居于统治地位。

  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个基本矛盾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派生出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如,在消费上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在生产上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等。

  这些社会矛盾的积累,反映在阶级关系上,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升级。到19世纪30至40年代,发展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英、法、德等国家的无产阶级开始发起独立的政治运动,其中最著名的有: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在这些斗争中,无产阶级提出广泛的经济要求,也提出了鲜明的政治要求,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由于受各种空想和假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如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等,这些斗争先后都失败了。

  工人运动的失败,进一步提出了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要求,而工人运动的丰富实践,也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要求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一方面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实践,感受工人阶级的先进品质和工人运动的强大力量,一方面在对工人运动进行深入调查基础上,进行艰巨的理论研究,逐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崭新的革命理论。这样,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指导的《共产党宣言》就应运而生了。

  我们从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也能看出工人运动对《共产党宣言》的需要程度。在这个序言中,恩格斯说:“近来《共产党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共产党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这样,根据《共产党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二)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艰难地寻找和创造着自己的领导核心,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改造和武装自己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认识到,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的革命政党。恩格斯在1889年说:“要使无产阶级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以来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他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在积极创建马克思主义政党。当时,在西欧各国,充斥着各种主张没落的、改良的、空想的假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团体和工人组织,它们都在试图影响和领导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无产阶级需要从这些良莠混杂的组织中发现和培养出自己的领导力量。这时候,一个叫正义者同盟的组织进入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视线中。

  正义者同盟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主义者的密谋组织。其前身是1834年在巴黎建立的流亡者同盟,1836年该组织内部分裂,其中一部分出身无产阶级的比较激进的成员组成了正义者同盟。

  正义者同盟的宗旨是消灭剥削和压迫,建立财产公有的新社会,其口号是阶级观点模糊的“人人皆兄弟”,行动纲领是用密谋手段发起少数人起义,指导思想主要是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并先后受到布朗基主义、蒲鲁东主义和“真正社会主义”思潮影响,是英法两国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同德国哲学的杂拌思想。1839年5月12日,同盟参加了布朗基领导的四季社发动的巴黎起义。失败后,被迫迁往伦敦,并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在许多国家都成立了支部。

  相对于法国团体和英国宪章派,正义者同盟是一个比较易于接受新理论和易于改造的组织。法国团体,包括参与领导里昂工人起义的工人组织互助社和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组织人权社、进步社等,很不健全,四分五裂,且深受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和布朗基主义影响。领导过英国宪章运动的宪章派规模虽大却组织松散。而正义者同盟虽小但富于国际性,相对开放,易于接受新的理论,它的一些思想观点已经与马克思主义比较接近,如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等。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帮助下,正义者同盟逐步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7年1月,正义者同盟派人专程到比利时布鲁塞尔、法国巴黎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同盟,帮助同盟起草新的纲领,实现改组,表示将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坚持的观点作为自己的理论。于是,马克思、恩格斯接受要求参加了同盟。

  1847年6月,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恩格斯参加了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正式改名共产主义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拟定了同盟章程,章程第一条规定:“同盟的目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这样,共产主义者同盟便成了第一个工人阶级的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实际上就是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关于同盟纲领,早在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前,就进行过讨论。起初的纲领是以问答的形式拟定的,称为《共产主义问答》。这是一个带有空想社会主义影响痕迹的文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满意这个文件。后来的修正草案,马克思和恩格斯仍然不满意。这以后,恩格斯接受委托起草了《共产主义原理》纲领草案,但他也认为这仅是纲领的初稿。

  1847年11月29日到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通过了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的章程,并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同盟纲领。

  会后,1848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一起相处了半个月时间,共同探讨了如何起草《宣言》,对纲领的具体内容、结构、大纲和部分细节交换了意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由于恩格斯因事到巴黎,两人不能同时起草,所以新纲领基本上是由马克思执笔完成的。他参考了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用德文完成了这个纲领的撰写,并于1848年2月在英国伦敦出版。这样,世界上最早的共产党纲领就诞生了。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思想转变及其天赋品格,为《共产党宣言》的最终诞生提供了孵化条件

  任何伟大的时代创造,即使在后人看来多么地顺理成章、瓜熟蒂落,也需要借助伟人之手孵化。《共产党宣言》是时代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的贡献。正如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这样评价他:“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很早就确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博大胸怀。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饱蘸人民价值的著作的。

  马克思早年深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为了学习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马克思专门选修了拉丁文、希腊文。希腊政治文明关于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事业的城邦政治价值标准对其影响深刻。当他还是一个17岁的中学生的时候,马克思在毕业前夕写了一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德文课论文,其中有段话是这样写的:“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但在这时,马克思还是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的青年黑格尔派。

  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加了工人运动的实践,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从工人阶级的利益出发,考察现实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考察当时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实际,考察工人运动的现实要求,不断进行理论探索。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中,看到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万恶之源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中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先进品格和巨大力量,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中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从阶级斗争中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在1843至1844年完成的《导言》中指出,必须要用无产阶级革命来改造社会,消灭私有制。这表明,马克思实现了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深入论述了使工人陷于贫困并成为机器的资本主义制度,指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产生了异化劳动和私有制,而资本主义制度就是这种异化的高度发展,当它发展到顶点就必然灭亡,被共产主义所代替。这里,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已经形成。

  1845年,马克思完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文章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局限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阐述了物质和意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强调唯物主义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1845年9月至1846年6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这些关系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不相适应的时候,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提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为消灭资本主义、用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创造了物质条件和意识条件,无产阶级在革命中首先必须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形成。

  正是由于两位伟人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的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这“两个转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这就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谈到《共产党宣言》的产生条件,还有一点不得不提起,那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自身的秉性天赋品格。1847年写《共产党宣言》时,马克思只有29岁,恩格斯只有27岁,如此年轻的头脑却思考和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那样高深的问题,给出了大胆而正确的回答;如此严肃的兼俱政治理论和党纲法规的文章,却被二人写得充满激情、力量、美感,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不朽之作,这离不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崇高的理想信念、博大的人民情怀、无畏的斗争精神、勤奋的学习劲头、厚实的理论文字功底。

  我们举一个例子。《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阐述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过程,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规律这样一个重大命题时,没有进行单纯的枯燥的理论阐述,而是像一幕历史剧一样展示给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演出”开始就用一句铿锵有力的政治论断点题:“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接着,一个大幕徐徐拉开,一副优美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

  画面中的人物有:古罗马的贵族、骑士、平民、奴隶,中世纪的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紧接其后的是市民、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最后出现的是自由发展的每一个人。

  画面中的事件有: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的萧条、行会师傅的消失、工场手工业的崛起,然后是百万富翁的出现、一支一支产业大军的首领、现代资产者,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民族的大迁徙和十字军的远征,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东印度和中国市场的开发、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最后是整个联为一体的世界市场。

  画面中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科技成果有: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作坊、蒸汽机、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被摧毁的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最后是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这时候,舞台上响起一句摇撼人心的旁白:“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然后,话锋一转,“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男工受到女工和童工的排挤;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纷纷向工人扑来;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 工人变成赤贫者;工人们毁坏外国商品,捣毁机器,烧毁工厂;各地的工人们迅速联合起来汇聚成全国性的斗争。

  最后,以一句发人警醒的话结束这一幕历史大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宣言》 用完美的文字和宏大绵长的历史画卷说明一个深奥的政治原理,生动易懂。这种表述方法,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理论的透彻理解力和深入浅出的理论文字功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天赋品格也是成就《共产党宣言》不朽之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

  伟大的理论,愈是随着实践的发展,愈展现出科学的真理力量和崇高的价值魅力,愈在人类历史的天空闪耀其璀璨光芒。《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础,是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指南,成为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反对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强大思想武器,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纪元,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

  170年来,《共产党宣言》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共产党宣言》成为“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英国学者彼得·奥斯本认为,《共产党宣言》是“毫无疑问的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有统计显示,《共产党宣言》是美国大学里的三大最经常指定读物之一。2015年,英国《卫报》报道,在由学术书书商、图书馆馆长、出版商联合发起的“学术图书周”上,一项面向公众的投票选出了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共产党宣言》位列第二位。

  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全世界播下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火种,催生了数量众多的共产党组织,建立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

  在我国,《共产党宣言》的一些思想最早于1899年由英国的传教士介绍进来。当然,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而是引用《宣言》中关于世界市场的论述,告诉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是行不通的,但也无意中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早在1896年旅居伦敦时就接触了《共产党宣言》,并敦促留学生研究《共产党宣言》。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摘译了《宣言》的部分重要内容。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问世。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影响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有个插曲。1920年春天,当陈望道加紧翻译《宣言》时,陈望道的一日三餐和茶水等常常由母亲给他送过来。为了让陈望道补补身子,有一次,母亲特地弄来糯米,包了粽子送来给他吃,还加上一碟当地盛产的红糖。过了一会儿,母亲在屋外高声问他,还要不要再添些红糖,他连声答话:“够甜,够甜了。”待到母亲进来收拾碗碟,只见他满嘴的墨汁,不由得哈哈大笑。原来,陈望道专心致志地译书,竟把墨汁当作红糖蘸着吃粽子,自己却全然不觉。于是,他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这一年,27岁的毛泽东在北京第一次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及其他一些革命书籍。1941年,他曾说,读了《共产党宣言》这些书,“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关于农村调查》)。1936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正是《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著作,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1939年底,他自己说《共产党宣言》读了不下一百遍,后来的几十年里,他自己说“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邓小平也说,他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贡献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一)第一次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1882年俄文版序言明确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过程,指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激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本主义已经陷入无法克服的矛盾中;资产阶级所创造的、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代生产力,现在对准了资产阶级自己;由于资产阶级锻造了现代生产力这一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就成为了必然。

  而同时,资产阶级“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先进的阶级,富有团结性、组织性、纪律性、战斗性和远大眼光;无产阶级又一贫如洗,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在斗争中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最能代表其他劳动者阶级的利益,革命最具有坚定性;无产阶级处在社会的最下层,只要“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必须同私有制以及各种私有观念实行彻底决裂,因此其革命最具有彻底性。无产阶级的这些阶级特性,决定了它作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角色。

  由于资产阶级既无力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又生产了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一个规律就赋予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起自己的政治统治,进而在全世界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斗争,实现共产主义,把人类从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中彻底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的这些重大观点,指明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方向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引。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引下,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以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即全人类解放而斗争的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到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世界东方最大最古老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时至今日,全世界的共产党人仍然坚定地遵循着这一历史发展规律,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懈奋斗。

  (二)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有力武器

  马克思认为,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既需要物质力量,也需要精神力量。物质力量、武器的批判,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具有决定的作用;而革命理论、精神力量也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由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共产党宣言》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的、完整的、缜密的阐述,对各种错误的反动的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无情地批判,鲜明地树立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些理论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和专政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

  《共产党宣言》在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科学研究和深入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基础上,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了无产阶级斗争的信念,鼓舞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前赴后继,奋勇前进。

  《共产党宣言》提出了阶级斗争的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指明了实现伟大历史使命的根本道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170年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变成现实、从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正在一步步地向着它的高级阶段迈进,特别是在社会主义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论证了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各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团结带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进行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社会革命。

  《共产党宣言》还深刻地阐述了过渡时期的理论、国家问题的理论、民族问题的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理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理论、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成为无产阶级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理论指导、斗争策略,使无产阶级在实践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正是由于《共产党宣言》紧紧抓住和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本质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由于《共产党宣言》展示出的坚定的人民立场、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直面矛盾的斗争精神和透彻的理论说服能力,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为了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正如《共产党宣言》最后所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三)第一次鲜明地赋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科学纲领,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政治根基

  《共产党宣言》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个共产党纲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结晶。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是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理论指导。《共产党宣言》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共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言》明确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指导思想,鲜明地指出了共产党的性质就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不谋求任何私利,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宣言》在论述共产党的政治纲领时提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就是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明确了党的指导思想、性质、宗旨和纲领,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共产党宣言》批驳了攻击共产主义的种种谬论。如:驳斥资产阶级所谓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个人劳动所得财产、就是消灭个性和自由、就会兴起懒惰之风的谬论;驳斥资产阶级所谓共产党人要“消灭一切教育”“消灭家庭”“实行公妻制”“取消祖国”“取消民族”“废除哲学、宗教、道德”等种种谬论和诬蔑;批驳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反动理论。《共产党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方针政策措施,指明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道路,提出首先要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利用自己的政权,逐步剥夺资产阶级的资本,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当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以后,阶级和国家逐渐消亡,到那时即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各国共产党遵循《共产党宣言》提出的这些理论,团结带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党的队伍迅猛发展,党的力量迅速壮大。人类历史上驶向自由解放彼岸的巨轮,从此有了可靠的舵手。

  三、《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

  《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根本在于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规律,其基本判断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列宁指出:“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完全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只要共产主义在全世界没有实现,《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就不会过时。

  《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整整170个年头。尽管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它所阐述的基本原理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指引着无产阶级前进的方向。在社会深入发展的今天,《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基本思想,仍然放射着灿烂的理论光芒,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远大理想的强大思想武器,其现实意义是多方面的。今天,我主要从怎么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青春活力、怎么在实现崇高信仰中跑好我们这一棒三个方面谈点理解。

  (一)历史大势浩浩荡荡,必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规律,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916年9月,孙中山到海宁盐官观看钱塘江大潮后写下千古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所谓世界潮流,指的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规律。《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规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规律。这一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人想改变这一规律,使私有制成为永恒,都终将失败。

  170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共产党宣言》指引下高歌猛进,一度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实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火苗燃遍了半个地球,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对垒的冷战状态。

  历史的长河在20世纪末拐了一个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提出,“1999:不战而胜”。1989年,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西方国家提倡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甚至有西方学者筹划要在20世纪末为共产主义运动办一场告别仪式。

  历史的长河在遇到某些阻挡时可能会曲折,甚至出现暂时的回流,但奔涌向海的大势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走过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解决了他们用几百年时间解决的矛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社会主义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

  与之相对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制度所无法克服和避免的问题。例如,以“人权、自由、民主”之名而存在的枪支泛滥,纸牌屋式的民主政治,长期议而不决的低效政府,极度短视的政策,持续的经济衰退,不断的政局动荡,使老百姓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逐渐产生怀疑,对所谓的“选举政治”产生疲倦。

  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的鲜明对比,吸引世界的眼光向东方看过来。一段时间,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马克思主义的重新传播成为当今世界国际政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这又不能不让人把马克思主义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联系起来。就连主张历史终结于所谓“自由民主制度”的福山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模式的生机活力。他在2014年撰文《民主依然挺立在“历史终结处”》,在比较了世界上各种政治制度后指出,“唯一确实可与自由民主制度进行竞争的体制是所谓的‘中国模式’”。这篇文章被福山用来作为《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中文最新版的序言。

  三年后的2017年3月,福山在接受瑞士《新苏黎世报》专访时说:“美国的政治体系出现了故障”“美国现在的政治体系缓慢且复杂”“美国在依法治国问题上做得完全过火了。比如要在加利福尼亚州修建一条公路,那么理论上讲4000万公民对此拥有否决权。那可能最快需要15年时间才能动工”。福山认为,2005年后世界“民主政治趋势出现转向”“历史的终结推迟了”。大家看,福山在一步一步地转变自己的观点,一步一步地调整自己的观点,一步一步地改变对中国的看法,正在经历一个从否定排斥中国到理解认可中国的调整过程。

  正如习近平所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人,我们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扎扎实实走好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拓的共产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必须根据实践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迈入新境界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富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毫无疑问,《共产党宣言》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但经典不是教条,永恒不是固化,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经典才会具有生命力,永恒才能具有永久的价值。

  恩格斯曾经说,“《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他实际上在提醒我们经典著作的时代局限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向来对他们所创造的理论抱着开放和发展的态度,主张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很好地说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一科学的态度。恩格斯还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依据是1848年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但随着时空的转移,一些具体的论断也会时过境迁。马克思和恩格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对作为历史文献的《宣言》正文不能再作改动了,就以序言的方式进行理论发展。这也是《共产党宣言》的一大特点。我们今天学习《共产党宣言》,强调把正文和7个序言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就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

  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合写的德文版序言是《共产党宣言》面世24年后写的第一篇序言。作者深刻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正是这种勇于革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使他们不断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际状况,对《共产党宣言》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富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有的人恰恰没有抓住马克思主义这一内在品质要求,不顾中国革命的实际,机械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僵死的教条,用以指导中国革命,致使党领导的革命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前期遭受到严重挫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恩格斯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学习《共产党宣言》,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场接力奋斗的伟大社会革命,必须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本质揭示。

  无产阶级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形态,更是一场“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最彻底的革命。它不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一种剥削形式代替另一种剥削形式,而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阶级差别,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即使在剥削制度已被消灭的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向共产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还要不断进行改革,还会有质变,仍然需要社会革命。

  正因为如此,共产主义不是“跑步”就能进入的,而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共产主义因素在现存社会中不断增长的过程,需要经过以下发展道路:首先是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后利用自己的政权,逐步剥夺资产阶级的资本,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只有在经济社会充分发展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阶级和国家逐渐消亡,人类社会才进入共产主义。可见,共产主义的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实现,都是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社会革命的继续。

  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97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团结带领人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也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推进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的伟大飞跃;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始了一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的社会革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前所未有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是在以往伟大社会革命基础上实现的。正是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努力,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可以说,没有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没有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就不会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是共产主义运动在当今中国的新的实现形式和发展阶段,具有许多不同于过去发展阶段的性质和内涵。在这个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们面临新的严峻形势和任务挑战,需要着力回答好新的时代课题。完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就要深刻认识这是一场具有新的性质和内涵的伟大社会革命,着力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就要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从严管党治党,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就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直面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攻克发展难关,打好攻坚战,努力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向共产主义迈近;就要始终牢记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其真理的光辉照射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随着对《共产党宣言》研究的深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不仅从政治、经济,而且也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教育、全球化等更多的方面思考《共产党宣言》的价值意义,取得了很多有现实指导作用的研究成果。有的认为,《共产党宣言》博大精深,其价值不仅在于对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指导,而且,其所蕴含的人类价值关怀、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等,对于处在社会变革进程中的今天的社会来说,同样值得学习借鉴。如在科学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人的价值如何体现,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精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等,《共产党宣言》都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些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开辟了《共产党宣言》研究的新领域新视野。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我们从历史深处走来,我们将向未来远方走去。回望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的视线越是放得远,今天的事业越是自信,前进的步伐越是铿锵,未来的目标越是真切,理想信念越是坚定。《共产党宣言》永远是指引我们向着共产主义伟大目标奋斗前进的旗帜和力量。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者:国防大学中共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

标签 - 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者同盟,必然胜利,异化劳动,工业资产阶级
网站编辑 - 徐辉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