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新闻奖设立媒体融合奖项的第二年。在2019中国新媒体大会“融合发展中的内容创新创优”分论坛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评委、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祥敏,盘点了今年媒体融合奖项评奖整体情况,多位专家也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点评,他们的分析让我们对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更清楚地知道,哪些作品可以拿下中国新闻奖。
主题立意表现突出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紧紧围绕新闻舆论工作重点,例如改革开放40年、全国两会、脱贫攻坚、港珠澳大桥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关注重大主题的同时,聚焦平凡人物,展示了家国情怀。
曾祥敏总结认为,获奖作品展现了主题立意多向度操作的方向:一是时政主题“软”做,凝练主题出发点,寻求情感共鸣点;二是民生话题“巧”做,小人物做出大情怀、呈现大出彩;三是突发报道“深”做,挖掘事实真相;四是舆论监督“实”做,抓实真问题推动问题解决。
比如《鼓岭!鼓岭!》讲述了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促成的一段中外民间交往佳话,视频用沙画+电视资料画面+现场回访的方式来呈现叙事,其故事化手法、风格化叙事,突出了时政新闻的感染力、传播力;比如《臊子书记》讲述天津大学校长到沙湾镇扶贫的例子,以点带面达成精准扶贫,让“小人物”大出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文斌说:“《鼓岭!鼓岭!》从乡愁这个角度切入,以小的切口来辐射大的主题,微小体量蕴含大内涵;《臊子书记》是一篇典型报道,很容易陷入套路,但是,它用互联网的表达方式,让报道鲜活了起来。”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面对移动化、视频化、智能化、社交化一轮轮变化,媒体要怎么找到不变?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搜索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俊说:“《父亲·我们·时代》把主流媒体擅长的讲故事的能力在作品中展现了出来;《ofo迷途》是我们熟悉的一个新闻调查类节目,作品实际上用三维特稿或者多维特稿的方式来做新闻调查;《海拔四千米之上》中,到现场去的坚持不变……新闻记录历史,历史也铭记新闻,一部部融媒体获奖作品,是发展融合的纪念碑,技术可以改变一切,但一切不能都被技术改变,人心的坚守、讲好故事的执着、对新闻理想的坚持、到现场去的坚定是不能改变的。”
技术手段融合运用
不同于首届媒体融合奖项,本届获奖作品中移动直播、AR、VR等许多技术玩法都已经出现融合,在产品凝练、创意交互上有了进一步探索,许多作品在深入基层、扎实报道的基础上,融入了新技术、新手段。
《H5|改革开放40年,长沙有多“长”》以浓缩的标志性成就回溯发展剪影,将文字、音乐、图片、短视频、H5、AR、全景、航拍等进行跨界融合组装;《ofo迷途》集动画、视频、可视化数据图以及文字深度报道于一体,通过数据图的方式,ofo的诉讼、消费者投诉以及欠款情况一目了然,动画、视频及交互设计,让该作品在内容丰富性和互动体验上均远远超过单纯的图文稿件。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说:“一个好的新媒体产品,首先得互动,其次得服务,再次还要有一个很好的体验。比如《海拔四千米之上》和《直击7·5泰国普吉游船倾覆事故现场 救援仍在进行》,让用户感觉就像真正进入到三江源,进入到普吉游船,就是一大亮点。我觉得技术手段要用够,我们要超越现有的技术,做未来的技术布局。”
虽然市场中融合作品涌现得越来越多,但曾祥敏也强调,现在的很多作品缺乏叙事的完整度和深度,尤其是对新闻的发掘乏善可陈,有一些作品又过于简单化,把传统的文字和视频进行简单的转化,缺乏化学的融合,只有躯壳,没有实质。
“媒体融合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建立全媒体主流体系。媒体应在加强原创、融合思维、碎片思维、极致思维、社会思维上多下功夫,推动媒体融合向深度突破。”曾祥敏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