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决定着新时代我们必须自觉践行“协调”发展理念,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整体性协调性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新时代我国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石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构成了“相互联系的整体”和“相互作用的系统”,决定了今后的发展要着力增强整体性,整体性内在地要求发展的协调性,协调性制约着发展的整体性。
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需要更加凸显发展整体性协调性的阶段。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的要求自然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二战结束不久,许多国家和地区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协调得好的国家和地区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协调得不好的国家则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正确把握协调发展规律,才能使我国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这个坎,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决定着必须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天,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逻辑,决定了发展整体性协调性的逻辑。
我们党关于协调发展的认识与时俱进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领导人在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对协调发展的理念与战略不断探索,关于协调发展的认识与时俱进。
首先是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弹钢琴”、处理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等协调发展思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两手抓”等协调发展思想;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12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对协调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
一是进一步深化了协调发展方法论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遵循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的原理指出:“如果我们违背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不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顾此失彼,导致发展失衡”。
二是进一步深化了关于协调发展内涵的认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拓展了协调发展涉及的领域和关系。协调发展涵盖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协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明确指出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三是进一步深化了协调发展战略布局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全面”,就得协调。“四个全面”各自的“全面”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协调出来的;“四个全面”之间,战略目标与战略支撑同样需要协调。在新时代,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全面”体现了对发展的新理解新要求,需要更加突出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推动协调发展、形成平衡结构,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
四是进一步深化了协调发展必须增强改革自觉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重要讲话中要求,要提高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坚定不移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五是进一步深化了协调发展在实践指导层面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协调发展具有的新特点、协调发展要突出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及实现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
新时代我国协调发展的新特点
新时代,我国协调发展具有许多新特点,集中体现在“四个统一”。
第一,协调是发展手段和发展目标的统一。“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作为发展手段,协调发展是为更好发展服务的,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发展目标,协调发展是为了补短板、克服发展瓶颈,求得各领域、各方面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撑,以实现健康稳定发展;作为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发展体现着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协调发展,既要明确新时代发展中不协调存在的主要问题,又要明确不协调存在的次要问题;既要看到新时期已有发展优势,又要看到存在的制约因素。在发展思路上,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三,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强调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
第四,协调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现阶段,我国难以避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诸多短板和瓶颈。协调发展,就是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新时代我国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
新时代,我国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主要是突出“四个着力”。
第一,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构建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
第二,着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三,着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坚持加强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着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把军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贯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过程,深化改革、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建立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相一致,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增强我国军事实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作者为: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