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重视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中产生、在网民中流传、反映网民态度的语言。不少网络流行语诙谐有趣、简洁独特,既反映社情民意,又为语言发展增添了新鲜元素。但也要看到,部分网络流行语含有消极、非理性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辩证认识网络流行语,重视网络流行语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努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网络流行语是最直接最鲜活的语料库。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是传播信息与思想的工具与载体,语言流行是语言所蕴含的信息与思想引起人们共鸣的结果。互联网时代,诸多网络流行语在网民中流传。同时,很多网络流行语因其诙谐性、创新性与简洁性而从线上流行到线下,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形成一种生动的语言景观。网络流行语记录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媒体关注的热点,反映社会变迁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变化。一些网络流行语在流传使用中逐渐稳定下来,进入社会日常生活,甚至进入词典。网络流行语属于大众文化的一种,其语料来源具有广泛性,使用群体具有多层次性。这些与时俱进的新词新语为汉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有利于更好发挥汉语创造新文化的作用。因此,对于网络流行语不能简单否定,而要看到一些健康的网络流行语所蕴藏的积极心态与向善向好的正能量,善于运用网络流行语来丰富我们的语言、凝聚社会共识。
网络流行语是收集研究舆情民意的重要信息库。网络流行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其包含的信息与符号、思想与内涵被公众认可,产生认知默契与思想共鸣,进而被很多人重复使用。现实生活中,网络流行语往往反映了网民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与评价,体现了深层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复杂多样的社会心理,如表达个人观点与利益诉求、捍卫社会正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社会群体心理的一种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生活状况,一些网络流行语也反映出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收集研究舆情民意的重要信息库。因此,关注和分析网络流行语,通过网络流行语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是领导干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及时吸纳建设性意见,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净化网络空间需要加强对网络流行语的引导。在看到网络流行语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个别网络流行语具有抵制主流意识形态、漠视主流价值观等消极作用,少数网络流行语甚至存在低俗化、粗鄙化倾向,任其流行泛滥,就会污染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加强对网络流行语的引导。对于那些具有消极作用甚至低俗化、粗鄙化的网络流行语,应进行严肃的文化批评,避免其污染社会文化,以保持汉语基本规范与社会健康心态。应加强引导,鼓励使用那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流行语,从而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这方面,不仅需要主管部门采取有效举措,也需要学界、业界和广大网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