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态也能富口袋

2020年07月21日 11:40:50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李志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端起旅游碗,吃上生态饭,甩掉穷帽子”,媒体日前报道了河南省栾川县仓房村依靠生态脱贫的故事。仓房村由卖竹子到卖风景,建起23个生态庄园、1442家农家宾馆,乡村旅游带动1.3万人脱贫,再次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仓房人祖辈守着好山水,却过着穷日子,村民们一度扒坡种地、伐木砍竹,“山啃秃了一片又一片,还是挣不了几个钱。”好在精准脱贫带来好政策,野生动物园项目落户仓房村,村里的崎岖山地、茂盛竹林成了休闲好地方,村民们开起农家宾馆,去年底11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逐渐成为社会和群众的共识。广大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坚持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两手抓,实现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双赢。数据统计,生态扶贫带动300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地区林草植被持续增加,森林覆盖率平均增长超过4个百分点。贫困群众尝到了生态扶贫的甜头,越来越认同好生态也能富口袋、生态饭才是长久饭的道理。

  在我国,森林草原区、生态脆弱区、深度贫困地区重叠度很高,这些地区既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生态扶贫的主战场。比如,宁夏西海固,苦瘠甲天下,生态环境脆弱;云贵川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人均收入却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生态敏感区往往与贫困如影随形,给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带来很大挑战。

  以宁夏西海固为例,这里山大沟深、干旱缺水,过去老百姓为吃饭毁林垦荒,结果越垦越穷。上世纪末,地处西海固的西吉县林业用地面积锐减至36万亩,森林覆盖率只有3.5%。多年来,通过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封草禁牧、人工造林等生态建设,如今的西海固,已是满眼苍翠,换了人间。当地群众也停下了挥向山林的锄头,依靠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努力脱贫致富。

  无论是西海固,还是仓房村,过去人们为了摆脱贫困、加快发展,不惜付出生态环境的代价,结果事与愿违,路越走越窄;现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这深刻地告诉我们:人有负青山,绿水青山保护不好、利用不好,就是穷山恶水;人不负青山,绿水青山保护好、利用好了,就是金山银山。

  我国现有的5A和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百分之六十以上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景区周边集中分布着不少贫困乡村。随着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的齐头并进,一些贫困地区通过改革创新,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形成了“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逐渐摆脱贫困的仓房村和西海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制定村规民约,严禁开荒种田,不再上山砍树,引导群众放下柴刀“种”风景;一方面,压减景区床位数量,提升服务质量,将农家宾馆升级为精品民宿,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让老百姓的“旅游饭碗”端得更稳。像仓房村和西海固这样,美丽与富裕共生,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双赢,这样的全面小康之路生机勃发,令人赞叹。

标签 - 生态脱贫,生态保护,生态建设
网站编辑 - 韩辰